第22部分(第1/4 页)
如今的大理城除了风花雪月和大理三塔,和小说中描绘的并没有太多重合的地方,山水风光很快就一览无余,大理因为有自己的经济产业,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并没有太多重视,因此一天下来,三个人觉得已经可以离开了,临走之前还在大叔的带领之下去染布作坊买了许多扎染的桌布、披肩,手工染就的布料看起来古意盎然。
丽江给大家的感觉最好,她们决定不住丽江市区的酒店,而是在古城内找家客栈住下,因为是三个人,谁也不愿意落单,三人执意找到有三人间的客栈才算做罢。好在不算旺季,不仅客栈住宿便宜,街上的客流也不会太多,据说五一、十一的黄金周期间,四方街内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尽管如此,街上还是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
将住处安排好的时候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三人都感到了饥饿,决定上街觅食。漫步在街上,发现丽江城内小桥流水,户户垂杨,街上游人如织,各个临街的食肆、酒吧已经充斥着慕名而来的小资们。一时间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不是置身在山高林密的西南边陲,而是漫步在流光溢彩的秦淮河畔。
街道上铺着古老的石板路,具体有多少年已经不得而知,只是被磨得发亮的石板含蓄的诉说着自己年代的久远。在丽江古城里,玉龙雪山的雪水流经每家每户,水质清澈透亮,街旁的就有被垂柳环绕的小河,河底是水泥板路,清清的水流过,不见杂质,也不见游鱼。不多时,两岸的灯笼就点起来了,红红的灯笼将人们的脸也映的红彤彤的,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河两岸的酒吧里已经有人开始对歌,只是看那些唱歌的人,怎么也不像本地居民,都是些和她们一样的游客,来到这纳西族聚居的古城,竟也都沾染上了少数民族的奔放和豪迈,没有音乐,没有伴奏,就扯着嗓子开唱了。
三人看着有趣,也想领略一下丽江久负盛名的酒吧文化,便登上了一家酒吧的二楼,反正也要吃饭,在这里吃还有人表演加伴唱,不是有趣的多?
酒吧室内的装饰也颇有地方色彩,柳条,藤蔓,民族手工织锦是它的主要摆设,里面还有很多徒步旅行者使用的大背囊,指南针,风格显的粗犷而时尚。时间尚早,酒吧里人还不算多,三人就选了二楼靠窗的台子,窗子是古老的木格窗,用传统的宣纸裱糊起来,打开时靠一根小棒子支撑,窗台挺大,可以趴在上面去眺望街景。
这里并不是吃饭的地方,因此饭菜品种很单调且价格昂贵,但是这里的环境十分有趣,三人就决定先委屈一下口腹,感受感受这独特的氛围,因此只点了炒饭之类的简单吃一下。
不多久后,酒吧就开始陆续上人了,中国人外国人,不分种族混坐在一起,同彼此的伙伴聊着天。她们旁边一桌子的人正和河对岸那家酒吧的客人较劲,对面有个女孩很能唱,嗓音清亮婉转,这边已经有落败的局势。
这时旁边桌上一个小伙子忽然来到赵晴她们这一桌:“我们不能就此认输吧,救场如救火,各位美女帮帮忙,咱们给她们唱回去!”
说的很具有煽动性,可惜她们三个哪个也无此特长,更没有大庭广众之下清唱的勇气。
被人微笑着拒绝,小伙子不以为忤,反倒拿着饮料坐在赵晴她们这一桌攀谈起来,看看周围混坐的人不少,也不方便赶他,不过这家伙够吵的,三人不约而同的想。
谁想不多一会儿又有几个年轻人围上来,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见她们每人一杯果汁,还有人要点酒精饮料送她们。位于包围中的三人有些慌乱,她们都是从小就寒窗苦读的可怜孩子,平日舞厅酒吧都无缘涉足,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个个都不知该怎么办,还是苏瑜发挥了带头人作用,当机立断招来服务员结账,走人是也。
三人离开酒吧几乎可以用落荒而逃来形容,走的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