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3 页)
,大致达到了成人眼中“顾前也顾后”的境界。初中时候不允许我干这个,不允许我干那个,许多我看来十分有趣的事情都列在不允许的名单中。不许去网吧;不许和不良少年鬼混;不许谈恋爱,诸如此类 ,当然夜不归宿也是明令禁止的。
口头的禁止往往不能奏效。说归说,做归做。初中毕业的时候大家恋恋不舍地分别,回想起来,又有哪件不允许的事情没经历过呢?有些事情不允许浩浩荡荡,却默许了偷偷干。也应了眼不见为净的道理。没被发现干了也就干了,只要不出什么岔子,没搞出让大家都难堪的局面,也不怕事后提起,只当个笑话调侃,谁会来追究呢?我常常在干了一件事很久之后,选个适合的机会让爸爸妈妈也不失时机地听见,结果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事实证明,他们并不讨厌这样的逻辑,反而比之以往更亲昵了些,好像我完成了什么了不起的任务。我清晰地记得他们脸上那种爱恨交加的表情,仿佛看到了一匹桀骜的马,带着驯马师所有的期盼投入到赛马场当中,却恨它毫不留念之前辛酸而美好的时光。而我,自以为收获了更多的自由。
现在高二了。初中时偷偷去网吧打游戏;偷偷和成绩差的同学翻墙出校打架泡台球室;偷偷和一个不知家住哪里的异班女生述说青春的梦话,相约周末双方父母不在的时候通电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着兴趣班补课方便的幌子,和几个成绩不相上下的小鬼在某鬼家里通宵打牌,第一次经历了偷偷观看黄片的惊心动魄和不知所措。而这些已像烧给祖父的纸钱一样一去不回。走漏了风声,顶多挨一顿骂。幸而擅长责骂的只有妈妈,一顿厉声之后必有和颜悦色的教导,爸爸仿佛是为这一刻而存在的。他擅长的是讲理。对我而言,他就像《教父》中的维多克里昂,每次语毕总让我心悦臣服,决心不再重蹈覆辙。他的口头禅是,可以重复做一件事情,但是决不能重复之前的幼稚心态。我对此深信不已。
高中以来,我发现自己确实是踏着幼稚走过来的,我并不避讳看似幼稚的举措,反而时常做出幼稚的事,但从内心深处我早已处于自省的状态。回首看清虽逊色于行为之前的洞悉,却也是不易办到的事。我概括爸爸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做了整合,结果如是。现在爸爸倒是很少和我提他的口头禅,提多了怕我厌烦。那是当然,我并不健忘。
“努力一把,争取最后一年进重点班。”妈妈说得殷切万分。我默然。
“学习氛围很重要。不好好学习、染上不良嗜好、闹出事情的,大多是那些普通班、扩招班(成绩差投档线不悬殊的学生可通过缴纳一定数目的人民币进入的班级)的。”我想了想话中的意味,有种别扭的感觉,妈妈也在转念之间发现了这一点,改口道,
“不管怎样,进重点肯定不会错。”
某种意义上,我的想法和家里的期望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我也想进重点班。并不是觊觎那里的学习氛围,而是想借机增加与席欣共处的机会。在哪里不是学习,如果自己不乐意,那么哪边能学得更有效还说不定?学习氛围一词的实际意义其实并不确切存在,只是被大家切割出来反复提起过分看重,甚至于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扭曲。我在想,一个人可能受环境的影响,或许并非来自那些看似和你有着共同外在目的的一群人,而是个别或某些恰恰合乎自己心境和愿望的个人。他们让你知道什么才是动力,却从不强求你听从。若非天灾人祸意外变故或者更为偏激的理由,没有人会在努力之始欣然选择沦丧或者堕落,只因找不到给予自己精神支撑的个别人,或是某个特殊的信念。外在的动力支撑不了多久,同时,迷茫的时间也不会太长,要么及时找到了个支点,靠近阳光,要么过了限期,悄然沦丧。那么,什么才是努力学习的支点?
“我知道了。”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