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第1/2 页)
11月上旬,紅軍寧夏戰役失利。共產國際致電中共中央,決定改變從外蒙提供援助的計劃,開始研究從新疆哈密幫助紅軍的新方案。
但這一方案顯然不切實際。中共中央11月8日復電共產國際及王明,認為除非將物資運至安西,否則要紅軍經過1500里荒無人煙的沙漠接運,極為困難。因此,雖可組織西路軍設法前往哈密方向前進,但「紅軍主力一般看來將不得不改變向四川、湖北或山西」。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再次作出萬一在陝甘無法立足這種最壞情況下的打算。
11月13日,中共中央致電共產國際,蔣軍已將紅軍主力與紅軍渡過黃河部隊從中隔斷,河西部隊已組成西路軍,令其依照國際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的方向前進。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新的作戰方針。這一新方針雖然提出由河西部隊組織西路軍創建根據地,並爭取在一年內打通新疆,但事實上紅軍主力已放棄了打通國際路線及靠近蘇蒙的計劃,決定全力向內地發展,以游擊戰爭方式實行戰略大轉移,以解決紅軍主力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12月1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賀龍、任弼時、徐向前等紅軍將領19人聯名發出《致蔣介石》的信:「先生一念之轉,一心之發,而國讎可報,國土可保,失地可復,先生亦得為光榮之抗日英雄,圖諸凌煙,馨香百世,先生果何故而不出此耶?」「吾人誠不願見天下後世之人聚而稱日:亡中國者,非他人,蔣介石也。」
從1935年冬開始,到1936年冬持續一年的國共兩黨秘密接觸,終於落下帷幕。
山雨欲來風滿樓。蔣介石決心「圍剿」到底。
但歷史的決心從來不屬於個人。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
中國現代史發生質變。
沒有紅軍勝利的萬里長征,不會有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組成「三位一體」。
沒有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組成「三位一體」,不會有西安事變。
從江西圍追堵截紅軍一直到陝西的蔣介石,明白這個道理嗎?
西安事變時,全世界獨家報導這一事變的日本同盟通訊社上海支局長松本重治回憶:「從西安事變到盧溝橋事件的7個月期間,現在回想起來是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認為西安事變不但是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同時也是日本昭和史與中日關係史的重大轉折點;待半年之後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戰爭全面開始的時候,國民黨與共產黨已經達成第二次合作,形成了統一戰線。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寫下這樣一段話: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11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11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
歷史巨人已逝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