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页)
世兵制,顾名思义,就是士兵的世代沿袭制度。
父为兵,子也为兵。这一项兵制,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兵源的充足,稳定,使得吕布有实力在这乱世争霸天下,兵多将广,他的攻势可以是源源不断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士卒素质的优良化,当兵的父亲,为了后代在战场上的生存,总是会竭力教育培养他的儿子的。
这时候,天下大乱,人口大减,朝廷或者说吕布手中,握有大批的土地和钱粮,更有大批的士卒,以及屯田兵,世兵制的实行,是有着良好基础的。
当然,这也有不利的方面。首先是积极性的问题,打仗,可是玩命的事情,父亲这一代,没办法,为了生存,豁出去了。但是,他可不太愿意自己的后代也步上这条老路。其次就是,世兵制会衍生出军人世家,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再次,就是对农业人口的损害,那么多人去当兵,谁来种田,谁来养活他们?
吕布自然要来处理好这些问题。
针对积极性来说,自然就是要提高这些世兵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在社会上,士卒的地位,要比普通平民要高,这可以通过免除徭役,铸造身份牌等等政策来确认。待遇而言,最有力的法宝,依旧是土地。纳入世兵制的士卒,都能分到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是,这不是给他的,是给他的后代的。
负责耕种的,是轮流留守的在后方的那一部分士卒,到了天下大定,就改为租赁给平民之类。
军人世家的问题。只要处理和控制得好,军人权贵世家,也可以成为制约世家大族的一股力量。皇帝、宦官、外戚、军阀、士族这些势力之间,力量都相差不多时,可以形成制约;要是只有一两个势力轮流坐庄,反而危害皇朝,造成衰败。
农业的问题,则还是屯田制度的施行,士卒不打仗,就耕种土地!
世兵制的实行,即将来临的战事,使得吕布干脆对全军进行了重新的整编和调配。
高顺、徐晃这些名将,用来驻守关隘,只是权宜之举,要是一直让他们守在那些小地方,那真的是委屈他们了。浪费这些猛将的实力,这可是和暴殄天物一个意思。
但是,由于六健将的级别问题,他们都是和徐晃、高顺一个层次的,也没要寒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去镇守关隘。如此一来,种种情况,吕布真的要好好思量调配一番了。
经过深思熟虑,吕布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改动了兵制中的组织层次。
最为基础的战术单位,是伍,共5人,有伍长;接着就是什,倒不是数学上那个十,而是一个称呼,有15人,三伍为一什,有什长;接下来,是伙,就是一起吃饭的一伙人的意思,开伙开伙,就是这样来的。三个什为一伙,45人,有伙长。接下来,是队,三个伙为一队,共计135人,有队长;三个队为一屯,405人,有屯长。
嗯,这就是传说中的三三制,简略易懂,指挥方便。
这一套体系,和之前实行的那一套,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名称也没怎么变,毕竟,改得太大,士卒迷迷糊糊,会影响战斗力。
屯之上,是部,某一部兵马的部,其主官为别部司马,简称司马,有两个屯(810人),一个队(135人),这个伙是司马直属亲兵,兼任军法队伍,连同斥候、传令兵等,共计1000人,司马就算是中级军官了。
部之上,是营,由校尉统领,这个营,由三个部(3000人)和一个屯(405人)组成,这个屯也是校尉的亲兵,兼任军法队,同样有着斥候,传令兵,后勤兵等等,共计3500人。
营之上,就是自成一军的“军”了。由中郎将级别的高级将领统领,一个军,有两个营(7000人),一个部(1000人)组成,这个部同样是中郎将亲兵,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