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頁(第1/2 页)
軍中信鴿滿負荷工作,連普布達瓦都未窺得的空中利器,自然不可能被那些奴隸軍首領探得,專業班子跟兼職班子根本沒法比。關、隴各地軍士雲集、外松內緊,與吐蕃的紛亂形成鮮明對比。
上兵伐謀,大夏的領導集團在等,等敵人大廈傾危,然後再上來輕輕踩上一腳。
到得四月,吐蕃內部那鍋粥終於止沸,先是奴隸軍首領前來投誠,然後一些沒落的貴族、領主及部落酋長也紛紛前來示好。再不情願,大勢所趨,螳臂當車的下場,聰明人都知道,那些不聰明的,自然只想背靠大樹好乘涼。
五月中,大夏不廢一兵一卒,順利將吐蕃納入版圖,沒有風卷狂沙、兵臨城下,更沒有風蕭水寒、金戈鐵馬。王師厲兵,氣貫長虹,且問蒼生,今朝誰家天下!
自此,大夏的邊防線外推,再派出各部精幹,前往吐蕃整理戶籍人口,並結合當地的社會實際,施行了一種比較特殊的均田制。
入藏官吏引導貧苦的自由民&ldo;開拓荒地,劃分良田牧場&rdo;,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與畜牧業,並制定了&ldo;綠冊&rdo;,登記平民的戶口和耕地面積,隨土地而固定賦稅。這種制度的推行,使吐蕃原有的內部矛盾有所緩和,對調動平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相信長治久安之下,吐蕃的經濟會逐漸繁榮起來。
景先上書,擁兵自重是導致分裂、有礙統一的病根。皇上令兵部集思廣益,有意在軍隊制度上進行一次有益的改革和創新。
高世曼又利用時報向全國人民發出英雄貼,號召大家獻計獻策,為國分憂,一旦有人可以脫穎而出,那將來的錢途必是不成問題的了。
民間該埋沒了多少人才啊,高世曼這一招無異於將一塊大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面,一石激起了眾多魚兒上竄下跳。
自宋朝杯酒釋兵權,到現代換防制度,無不說明了兵權的重要性。如今兵權牢牢掌握在天子手中,可景先上書,又不得不讓皇上起意。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國家,但是如果能加集中央集權,進一步牢牢把握軍隊,何樂而不為。
高世曼自然是知道的,槍桿子裡出政權嘛,黨指揮槍嘛,她如何不懂。
時報收集了全國各地有識之士的投稿,專門開闢了一個專欄,讓天下匹夫暢所欲言。
高世曼拋磚引玉,與景先一起合作,聯名在專欄中提出&ldo;為大將者無赫赫戰功並非等於無功&rdo;,他們引經據典,論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及其等同於&ldo;先工治未病&rdo;的優越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有人寫稿說&ldo;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rdo;、&ldo;仁義不施而攻守異也&rdo;,到最後連&ldo;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不足為勇&rdo;這種話題都扯出來了。
反正百花齊放,有人給時報投稿,高世曼巴不得,管他們扯什麼犢子,只要不是反動言論,但凡與時俱進的稿子高世曼都給上了時報。
大夏掀起了老弱婦孺學習修身、齊家知識的高潮,便是街邊小兒也曉得&ldo;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rdo;道理。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吐蕃那邊無論軍政還是民策,皆有條不紊走上了正軌。今年宮宴,襄城與高世曼同時出現,皇上對外宣稱,襄城公主在去年那場大地震中受了重傷,歷盡千辛萬苦,在邊關軍士的護送下,順利返京。
很顯然,現在襄城是個寡婦,不回娘家回哪裡?有人開始動襄城的心思,再怎麼著,襄城也是一國公主啊,瞧她跟高世曼陪在皇上身邊同出同進的模樣兒,顯然皇恩未褪啊!家中有適齡男子的權貴人家都開始盯上了她。
宮宴罷,皇上叫住李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