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捞草(第2/3 页)
,然后东拐就是“备战道”,这是我们当地东西交通要道,也是当时农村少见的柏油大马路。只见常福哥又将手中的鞭儿紧甩两下,口中还不停地吆喝着。
“得儿,---得儿---,驾啊!---”
拉车的三匹马儿便小跑起来,随着常福哥的吆喝声持续不断,马儿也越跑越快,车子前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常福哥坐在马车的最前方的左侧,负责挥鞭指挥三匹马,操控马车前行,楚孝文就坐在马车前边的右方,看着三匹马越跑越快,但马车依旧平稳,基本没有颠簸的感觉,心中对常福哥的驾驶技巧很是佩服!
两辆马车一路向东飞奔,马儿们大约奔跑了两个多小时吧,速度就慢了下来。从向前飞奔,变成四蹄碎步奔驰,再就是慢慢踱步前行,虽然速度不快,楚孝文在车前感觉甚是悠闲惬意,真想冲着前方大吼几声,或是高歌一曲。身后车厢里的同伴有的躺在车厢睡着了,有几个背靠背相互椅靠着打盹。
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蓝天如洗,白云点缀,真个是秋高气爽!微风徐来,阳光照在路上、车上、大家的草帽上,天上白云忽而飘过,大家又感到一时阴凉。路边杨树不停后退,高大的路边杨树给路上行人带来半边阴凉,大家也没有感觉出汗、燥热。
过了火头湾,就来到京杭运河边上的“老洋桥”,这座横跨京杭运河的桥梁据说是日占时期修建的,差不多三四十年了,虽已破旧,依然坚固,我们当地人都称它为:“老洋桥“。两辆马车慢慢通过老洋桥,再前行一会儿,就来到了刘堤头村,已是晌午。常福哥每年都要往返这里多次,对这一行车也很清楚。就将马车停靠在路边熟悉的大车店打尖,常福哥一遍和店主打招呼,一边卸下辕驾,把牲口牵到店门口的石槽上拴好,饮水后便喂上草料。走进店里坐好,把带来的干粮让店家烧水代火。等大家吃饱喝足,稍作休息,便牵牲口套车,大家继续前行。
我们在刘堤头的大车店吃过晌午饭,赶着马车重新出发,继续向南湖方向前进。刘堤头再往东就是洪州市区了,我们没有进城区的想法,右拐南行。又跑了一个下午,临近傍晚,太阳西坠,染红天边的晚霞。我们也来到了目的地,南湖岸边。
常福哥和楚孝文年龄都差不多,但常福哥早早就不上学了,一直都在生产队里参加各种体力劳动,每年也都会来南湖捞草,所以对南湖的一切都很熟悉,这附近的村里还交了几位朋友,是那种随时可以一起喝酒说知心话的交心朋友!常福和队里的几个老人选择了安营的地方,是一片地势较高且被风向阳的坪地。大家停好马车,卸下辕驾,牵到一边喂上草料,然后给自己搭上窝棚,铺上干麦秸,上面再放下各自带来的棉被。
大家在窝棚的下风口支好锅灶,烧水做饭,几个小伙子在更远的地方用铁锨挖土,砍下树枝遮挡,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厕所,供大家方便解手。等一切都收拾好了,我们来到南湖的第一顿晚餐也就开始了!常福哥和方峰、二别三人负责我们来南湖一行二十多人的吃饭饮食。湖边取水,用铁潲提过来,刷锅做饭。
我们的第一顿晚餐也很简单,就是把各自带来的干粮用蒸笼热好,锅里烧开一大锅开水,然后下面,就是我们当地最普通的,家家都会做的“白汤”。锅里的白汤管够,随便喝,喝饱为止。
我们鲁西南地区每日的晚餐叫“喝汤”,就是因为当年很穷,晚餐后就可以回屋睡觉了,所以就不必吃干粮,以喝汤为主。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鲁西南老家的秋冬季节大都比较干燥,我们老辈人就比较注重喝汤,什么喝白汤、喝咸汤、喝菜汤、喝疙瘩汤、喝糁汤;还有比较高档享受的喝羊汤、牛肉汤、罐子汤、鸡蛋汤等等!当然后面的就是比较奢侈的啦!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享受到的生活。多喝汤水养人,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当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