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第2/3 页)
聯名要求下,蔣介石批准張自忠代理第59軍(由第38師擴編)軍長。1938年2月,所部奉調李宗仁第五戰區。從此,張自忠以誓死報國之心,率部馳騁於抗日沙場,再展當年長城抗戰雄風。
第十部分張自忠 上將(2)
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的張自忠將軍
日軍占領南京後,為打通南北戰場,以重兵沿津浦路實施南北對攻。 日軍第13師團由南向北,先後攻占明光、定遠、蚌埠等地,渡過淮河,直逼徐州,2月10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急令張自忠部馳騁援淮河作戰,11日,張自忠率部抵達前線,先敵展開於淝水之南,給進犯日軍以迎頭痛擊。日軍死傷枕藉,乃向淮河以南回竄,張率部乘勝追擊,收復小蚌埠、曹老集等地,與日軍隔河對峙。張自忠首戰告捷,日軍北進受阻。 2月下旬,號稱&ldo;鐵軍&rdo;的日軍板垣第5師團為了和磯谷第10團會師台兒莊,以與津浦路南段日軍會攻徐州,大舉進逼魯南軍事重鎮臨沂。3月9日,日軍發起猛攻,奉命死守的龐炳勛部5個團勢漸不支,迭電告急。為確保徐州東北屏障臨沂,李宗仁又急調張自忠率部赴援,張、龐原來同為馮玉祥的部下,彼此視為兄弟,但1930年在蔣、馮、閻中原混戰中,龐被蔣介石收買,陣中反戈,突然襲擊張自忠的師指揮部,張險遭不測。張自忠在臨沂戰前,曾對人說過,在任何戰場皆可拼死一戰,惟獨不願與龐在同一戰場作戰。當他接到馳援龐部命令時,頗感不是滋味,但為抗日大業,張自忠不計前嫌,星夜率部出征,日行180里,於12日抵達沂河西岸。龐見張深明大義,以德報怨,決心與張部協同作戰,死守臨沂。經過商議,決定龐部固守臨沂,張部以運動戰方式殲敵於城外。張自忠持刀督戰,率部在沂河與日軍血戰五六天,以傷亡7000餘人的慘重代價,擊潰板垣師團的進攻,臨沂之圍遂解。18日晚,張部奉令向黃縣集結,策應戰區正面作戰。不料板垣師團趁機增兵反撲臨沂,龐部再度告急。張自忠北部星夜回援,發起第二次臨沂之戰。戰至29日,板垣師團被迫回撤,臨沂之圍再解。 張自忠臨沂赴援,李宗仁在回憶錄中給予高度評價:&ldo;此次臨沂一役的最大收穫,是將板垣、磯谷兩師團擬在台兒莊會師的計劃徹底粉碎,造成而後台兒莊血戰時,磯谷師團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rdo;&ldo;此次臨沂之捷,張自忠的第59軍奮勇赴援之功,實不可沒。&rdo;3月30日,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撤銷對張自忠的&ldo;撤職查辦&rdo;處分。旋升其為第27軍團軍團長兼第59軍軍長。 5月中旬,日軍對徐州形成合圍成勢,第五戰區主力分路突圍,向豫南、鄂北轉移。張自忠率部擔負掩護主力突圍重任。張部堅守三晝夜,使友軍安全撤離戰場。最後,張部按計劃向西南撤退,6月1日抵達許昌西南。徐州突圍成功,日軍合圍徐州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之企圖化為泡影。張自忠率部掩護突圍有功,受到國民政府嘉獎。 6月,武漢會戰開始。8月下旬,第五戰區令張部先頭開赴豫南,堅守潢川,掩護信陽一帶中國軍隊向武漢外圍集結。張自忠迅即率部行動,與日軍激戰11晝夜,大大地牽制和消耗日軍,完成了掩護任務。日軍廣播承認&ldo;我軍在潢川方面遭中國軍隊堅強抵抗,致使蒙受巨大損失&rdo;。 10月中旬,各路日軍迫近武漢,國民黨政府被迫放棄武漢。25日,長江以北中國軍隊開始向鄂西北撤退。張部再次擔負掩護任務。撤退途中,張自忠升任第33集團軍(由第27軍團改編)總司令兼第59軍軍長,晉升上將銜。11月上旬,張自忠率部抵達鄂西荊門,被任命為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 1939年5月,日軍第11軍計12萬餘人,在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沿襄陽至花園口公路和 京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