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3 页)
第一部分巴頓 上將(6)
晉升為上將軍銜的巴頓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反攻,突破美國第1集團軍防線,企圖攻占列日和安特衛普。巴頓根據有關情報,已經判斷出德軍的反攻動向,作有相應的計劃和處置,故而在19日的盟軍作戰會議上宣稱12月22日即可對德軍發動進攻。12月22日,巴頓部從南往北對德軍翼側發動進攻,以1個步兵師加強盧森堡東北的美軍,以1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馳援被圍的巴斯托尼美軍。在解除巴斯托尼的圍困之後,巴頓部直接威脅德軍的後方戰線。次年1月,北線盟軍亦發起反攻。德軍遭受重大損失而被迫撤回起始防線。此後,盟軍最高司令部決定以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在北線發動主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則轉入防禦。巴頓對此不滿,命令部隊分別向普呂姆和比特堡方向推進。3月12日,巴頓的北翼部隊完成對薩爾河和摩茲爾河三角地帶的清剿,攻克德國的特里爾市;南翼部隊則推進到萊茵河畔,肅清河西的德軍。隨後,巴頓設法得到1個裝甲師的加強,發起向萊茵河畔的科布倫茨和美因茲挺進的攻勢,殲滅德國2個集團軍大部,俘敵8萬多人,突破齊格菲防線。3月22日,巴頓的1個師渡過萊茵河並建立橋頭堡。巴頓率部疾速穿過美因茲─法蘭克福─達姆施塔特三角地帶,向卡塞爾和富爾達挺進,不使德軍有任何守衛防禦陣地的機會。4月21日,巴頓率第3集團軍推進到克姆尼茨近郊方才駐止。 4月下旬,巴頓率部進至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邊境,然後奉命折向西南,以粉碎阿爾卑斯山的所謂德國&ldo;全國防禦堡壘&rdo;。4月17日,巴頓在巴黎看到自己晉升為上將的報導,只是略表高興而已:&ldo;很好,但是如果早在第一批就發表的話,我就會更高興。&rdo;後來巴頓指揮的進攻表明,所謂&ldo;全國防禦堡壘&rdo;只是一個騙局。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慣於征戰的巴頓兼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頓時感到孤獨和疲乏。戰後巴頓的言行反映出他對納粹分子的袒護和對社會主義蘇聯的仇視。巴頓甚至在記者招待會上答稱大多數普通的德國人參加納粹黨和美國人參加共和黨與民主黨&ldo;差不多&rdo;,引起輿論的強烈不滿。10月2日,巴頓被撤銷第3集團軍司令和巴伐利亞軍事長官的職務,改任美國第15集團軍司令,負責編寫從歐洲戰爭開始到德國投降的軍事史。1945年12月9日,巴頓在外出打獵途中遭遇車禍,21日因傷勢過重而在德國海得堡去世。 巴頓其人聲名顯赫,固然與其戰功密不可分,但是,喬治•斯科特主演的《巴頓將軍》對此產生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肖石忠)
第一部分白崇禧 上將(1)
白崇禧(bɑi chongxi, 1893‐1966),字健生。中國國民黨軍一級上將。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參與指揮過台兒莊會戰、武漢保衛戰等戰役。 1893年,白崇禧出生在廣西桂林縣南鄉山尾村的農民兼小商人家庭。祖籍原為江南江寧府上元縣,明朝落籍桂林。父親白志書,19歲時因習作聯句所用之音韻與其師不盡相同而受到不當處罰,遂憤而棄儒從商。 1898年,白崇禧開始讀私塾,功課較優。為制服那些經常欺負別人的大年齡同學,常以心計取勝。1907年,白崇禧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入校不及三月,患惡性瘧疾,一年後申請退學。1909年,白崇禧投考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學校,以第二名錄取。入學後,因屢次考試名列第一,按照學校規定被定為領班生。在該校期間,適逢辛亥革命爆發。白崇禧與陸軍小學同學多人一起加入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從此開始軍旅生涯。 南北議和後,各省學生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