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1/2 页)
然而,此時的他還無法預知,那座城市正醞釀著一場怎樣的風暴。
於燕被叫進辦公室那天,離陽曆新年還不到24小時。李望榮的辦公室難得擁擠,他也難得動了肝火,扯著嗓門:「一個個的都是老手,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時政新聞,時政新聞,只碰實時不碰政,熱點可以追,可以搶,涉政的就只能轉發,擦邊球打不了就不要打,這些我有沒有強調過?」
新媒體部的負責人站在最前面,一聲不吭。
「直接責任人和領導扣五百塊工資,檢討明天交上來,其他人引以為戒,再有類似情況發生,直接做開除處理。」
周遭的氣氛一時凝固,到最後還是門邊的幾個先退出去。李望榮看見於燕,沖她招手:「進來。」
於燕本來叫慣了老李,這下也哽在喉嚨。李望榮喝了口茶:「都說年輕的隊伍有朝氣,結果一批批的都我來帶。」
他看她:「周宏斌的採訪是不是沒戲了?」
「他病得很嚴重,現在還在icu。」
「什麼病?」
「肺炎。」
李望榮眸子一深:「你記得我前兩天駁回小鄭的短報導是什麼嗎?」
「記得。」
「節後就是兩會,網上輿論風口收緊,當地的新聞媒體注意力都往會議上靠,有新聞被遺漏,或被壓下,都很正常。」
「但問題是本地媒體面向漢城及周邊,我們面向全國。」
「所以才要更加謹慎。」他問,「你元旦如果有時間,可以去調查一下。」
「那我去問小鄭拿資料。」
「不用,他給我了,我直接發給你。」他點開電腦桌面,「聽說你男朋友是醫生?」
「是。」
「有專業人士的幫忙,至少我們自己不會被輕易誤導。」他語氣並不輕鬆,「發消息的醫生在業內有一定名氣,他的言論引起了很多關注,如果他是譁眾取寵,那麼我們及早澄清,如果事實如此,他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於燕看著他,忽然產生一種久違的冷靜和嚴酷。
李望榮意有所指:「媒體要發揮它的喉舌作用,但有時出了事,最輕易也最直接的阻撓就是扼住喉舌。」
於燕點頭:「我明白的。」
。
於燕見到那位小有名氣的楊醫生時,他還在醫院值班。
直到中午放飯,於燕才得以和他交流。他面前是份一葷兩素的快餐:「你們是第一家找到我的媒體,很好,我們要一起重視這件事。不只是我,我的同事、同行也這樣認為,不然他們不會轉發,何況病原體篩查的結果出來就是sars,我絕對沒有p圖。」
於燕想起他發在朋友圈的消息和截圖:「方便透露一下是哪家醫院,哪位醫生做的檢查嗎?」
「當然可以。」他掏出手機,「這是我們醫院的感染科醫生收治的,這是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我可以把聊天記錄發給你。」
於燕記得批發市場的那幾位經營戶就是進了中西醫結合醫院檢查,而楊醫生所指的危重病例之一,很可能就是批發大王周宏斌。她感覺很多東西在慢慢串聯,可是串聯的引力似乎還沒有那麼強大。她繼而問道:「您一直強調確診,但醫院並沒有發出相關的警示。」
「這要有一個過程。從下到上的傳達,從上往下的驗證都需要時間,但我們慢,病毒就快,這是比賽,會死人的,我有很多同學都是臨床醫生,他們在前線接觸到病人,必須高度警惕,萬一災難重演呢?我們不為其他人負責,也要為自己負責。」
「所以您在很多醫學交流群里都發布了這一消息。」
「是啊,前線得有哨兵啊。」
「楊老師。」有同事急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