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出宫(第1/3 页)
永龙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乾端宫常杰:陛下,陈太傅求见。
刘翥:请太傅进来。
陈如良:参见陛下。
刘翥:常杰快给太傅上茶,太傅坐。
陈如良:陛下还记得之前提过的木雕印书么?老臣回去后吩咐人去找了,没有找到有木雕印刷的,都是石刻。后找了木工师傅、石刻师傅来询问并让二人做出木雕来印书。第一天开始印书确实不错,比石刻方便,速度也快了许多。但是下午就不行了,木雕在墨汁多次刷过后开始变形。用木雕是没有石刻耐用实用。
刘翥:这是木头不对么?还是怎么的?记忆中的用木雕印贴圈门上的“六畜兴旺”也没有变形的啊。端着瓷盏抿了一口茶水,看着瓷盏出神。随即开口:朕再想想。
待陈如良走后,思索半天就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把活字印刷弄出来。常杰进来道:陛下,摄政王传来消息说收养的孩子大的一批已经有八岁了,学了一年的规矩。要不要送几个进来伺候陛下。
刘翥:八岁可以跑跑腿,好好培养以后也能得用。挑上七八个吧。
常杰出去后,刘翥在沉思“这百姓有多少识字的?记得之前听政说,官员是由八卫推荐入京没说具体考核”。得让百姓的孩子都能识字才能改变一些东西。这活字印刷的弄,但是不能由我直接说出来啊,我才八岁不到呢怎么会懂这些。
次日下朝后,陈如良还是继续上课。待讲完一段后刘翥问到:太傅,朕有几个疑问可否请太傅解惑?
陈如良: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刘翥:现在明清国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识字?
陈如良:据臣所知,全国有一万万余人,能识字者百之一二。军中一百七十万余,识字者百之三四。
刘翥:谢太傅解惑。改天是否可以把你之前安排做事的石刻师傅、木雕师傅带进宫来朕看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
陈如良:陛下有召,莫敢不从。
永龙七年五月二十六。陈如良带着两位年过四十的老师傅进入乾端宫,身后跟着侍卫带着两位师傅的工具。
一行人跪地行礼:参见陛下。两位老师傅的声音颤颤的:草民参见陛下。
刘翥喊:起身吧。不必多礼。有劳二位师傅了。二位师傅这便操作一番,朕看看。
随即侍卫将工具给二人铺开,并站在二人附近。
工匠开始把陈如良提供的纸铺在对应的材质,用糊糊刷一点,刻一点。刘翥开口:太傅,这二位不识字?
陈如良:陛下,好多匠人并不识字,他们拜师后由师傅教怎么刻画,然后有人印书就根据纸张临摹或者拓印。再在石板或者木板进行雕刻。
刘翥若有所思的点头看着木刻师傅问到:能不能把木头或者石头切成小块,雕上字在组合在一起来印书。这样就算刻错一个也不用整个都用不了。
木刻师傅:陛下,这石头分成小块草民不知道行不行,但是木块不行。整块的木刻只是会变形,小块的拼在一起多用几次就会大小不一拼不到一起。
石刻师傅:陛下,草民没试过,不知可不可行。不过这要刻的话就要好几万个,草民师徒三人刻几年都刻不完。且每个石块都还要打磨这也很耗费时间的。
刘翥:太傅,石头的耐用就是费时费力,有没有不用那么费时费力也可以如石头一样耐用呢?说完,举起茶盏抿了抿茶水。
陈如良看着刘翥端着的茶盏道:陛下,可知道茶盏是怎么来的?
刘翥:听说是用特殊的泥土制作后烧制而成的。莫不是那泥土也可以烧成小石块?
陈如良:陛下你把茶盏倒过来看一下。
常杰立马走上前,把茶盏的茶水倒去痰盂,翻过茶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