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頁(第1/2 页)
此人在連殺十數名靖軍兵士後,被一名靖軍將領一錘砸破後腦勺,當即倒地殞命。
這足夠使人熱血沸騰的呼喝終究不過是反軍最後的輝煌。
不是每個人都有百戰不殆的勇氣,反軍中精銳自然也有,可實際上真正的精銳卻早在最開始與太子的短兵相接中就被屠殺大半了。
當時的太子何等神威不凡,他帶著兩萬禁軍出城,當真是有橫掃六合之勢。彼時敢於衝殺上來與他正面對抗的,無不是反軍中的精兵悍將。
這些精銳當時死得最多。
還有最開始代王為了在城頭射殺太子,還曾下令神臂弩二次齊射,那次齊射是不分敵我的。
後來神臂弩失誤,又砸死反軍中大片精兵。
如此幾次三番,大半的反軍士兵心中那口氣其實就已經喪失了。
只是太子忽然出事,靖軍士氣大喪,才使得反軍方面又打起精神重占上風。
如果接下來一切順利倒還好,打順風仗嘛,誰不是越戰越勇?
打破汴京城門,打開御街通道,衝進皇宮,綁了昌平帝,從此改朝換代,改天換地,豈不快哉?
只可惜橫空又殺出宋熠這樣一個變數,再次打散了反軍的士氣。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反軍中,敢於拼殺到最後的終究是少數。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最英勇的將軍都未必還能指揮得動自己的兵。
一個反軍士兵扔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又一個反軍士兵扔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還有一個反軍士兵雙膝一屈,伏跪在地,忽然就嚎啕大哭起來。
此前神臂弩失靈時帶來的畫面再次重演。
歷史仿佛成了一個環,被困在裡面的,誰也逃不掉。
戰場上再次出現了奇怪的分裂,大戰場又被分割成了三片情況各不相同的小戰場。
城牆處,放棄抵抗的反軍士兵最多,他們或哭或跪或茫然,靖軍有反應快的,又深恨反軍殺死太多同袍的,直接就奮起餘力,提刀砍殺。
但很快,城牆上還留存的幾名靖軍將領就開始喝止軍士們繼續屠殺這些放棄抵抗的人,改而組織他們統一收繳兵器,俘虜敵軍。
他們當然也恨反軍,可反軍畢竟還有這麼多人在呢,這要是一味殺下去,再殺得反軍脾氣上來,改而拼死反擊,那算誰的鍋?
誰都不傻,戰果就在眼前,他們本來都以為自己守城不利,今天就要交代在這裡了,好在上天終究還是眷顧大靖的,關鍵時刻來了「大同太原」兩支援軍。
此時還不把握時機擴大優勢,又待何時?
而城門洞那邊的情況與城牆這邊卻又不同,因為門洞寬度有限,長度又深,城門洞裡邊與外頭的世界就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分割。
門洞內廝殺激烈,即便外界「代王死了」的聲音喊得再熱鬧,門洞內的兩軍卻都早已在搏命中深深糾纏在一起。到這種程度,兩方都只能繼續殺,誰也停不下來。
至於最外圍的戰場上,宋熠與韓元帶來的六千禁軍與代王的數千親衛也在激烈交戰。
畢竟能被代王留在身邊做親衛的,必然都是對他最忠心的一群人。
大多數親衛雖然一時心怯,可在幾名親衛統領的指揮下,倒也沒有全盤崩散。
只是宋熠這邊有個行為十分可惡。
一般兩軍交戰,殺得興起的往往也就是喊一些諸如「沖啊」、「殺啊」之類的,或者是在戰前來些口號,比較特別的比如大秦帝國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那一般也只是在戰前喊。
誰會像宋熠這邊的禁軍們似的,都已經交戰上了,還不停地齊聲呼喊「代王死了」呢?
這要不是事先有交代,誰能喊得這麼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