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页)
来,各人用即席吟诗来作行酒令。谁吟不出就罚谁的酒!你们看如何?”
大家正在兴头上找乐趣,听了这个建议觉得不错,马上来了劲,心想,读书人不能读死书,要活学活用,应该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去才对。于是,立该有人附和说:“好,你说说,用什么方法吟诗罚酒?”
提建议的人见大家拥护,自然高兴,略微思考一下便说道:“可以找一个东西作参照物,我们七个人,按顺序每人以参照物吟诵一句诗。第一人吟七个字,第二人吟六个字,以此类推,最后一人只能吟一个字。并且要求各人所吟的句子中,不能出现参照物的字眼,但又要让人一听就会明白说的就是参照物。谁要是接不上句,或者接的不准确,就罚谁喝酒!”
众人一听,觉得这个想法挺新鲜,就一起笑着起哄说:“可以!从谁先开始?”
“抛一根筷子在桌上,筷子落下时小头指向谁,就从谁开始。由他出题吟第一句!”有人提议道。
“好,就用这种方法确定吧!”
书生们别出心裁的吃酒举动,引得屋子里其他桌上的客人好奇,纷纷把头转向他们瞧看。财主就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他也感到好玩,于是放下酒碗,想瞧瞧书生们究竟怎样吟诗喝酒?书生这桌,筷子抛出落下来,筷子小头指着一位书生。大家见此,一齐哄笑说:“快出题,别叫我们多等!”
这个书生略一思索,不知是否可瞧见邻桌上的财主?只听他脱口而出说道:“好吧,我就拿秃子来来出个题目。现在我吟头句:一轮明月照瓜州!”
书生声音刚落,众人便七嘴八舌夸奖起来:“吟得好!瓜州使人联想到西瓜,想到西瓜自然就会想到瓜皮,想到瓜皮自然就会联想到秃头!嗯,与所出题目很贴切。而且听了这句诗,又能使人马上想到王安石的千古绝句京口瓜州诗。真乃是一箭双雕!出得太好了!太好了!”
众人夸奖完后,便把目光聚集到第二人身上。邻桌坐着的财主,本来把一双耳朵竖起来,想好好聆听书生们对酒当歌,吟诗作对,到底有什么雅兴?没想到书生所出的题目一下子戳在他的疼疤上,叫他好不尴尬!当下他便偷偷拿眼将店堂扫视一遍,见满堂吃酒的客人就他一个是光头,心想这书生定是冲他而出的题目。顿时,气得秃头发胀,好不恼火!但见人家人多势重,又不敢发作。只好埋下头闷闷喝酒。
接着听到第二人吟道:“金瓜葫芦绣球!”话音刚落,有人就夸奖说:“接得好!金瓜、葫芦、绣球,三样东西都会使人联想的秃头,但却没一个字沾上秃子。吟得好!下一个。”
一旁喝闷酒的财主听后,将满满的一碗烈酒一口吞下。连菜也不愿吃一口。继续硬着头皮听。只听第三人接上吟道:“梳篦不上头。”
“你说什么?再给吟诵一遍。”有人没转过脑筋,要吟诵人再给重复一遍。吟诵人只好又重复一遍。这下大家听明白了,一起夸赞说:“吟得太妙了!咋一听,头脑还转不过弯,细细一品,真是好句,意境深远,说得不显山不露水,即使秃子当面听到这句,也不会尴尬!但稍微加以推敲,就会明白这句话说的就是秃头。嗯,哈哈哈,仁兄真是曹子建之才也!”
“不敢!不敢!受前两位仁兄启发,顺口溜出嘴巴是了。”接话人谦虚笑道。
此时,邻桌的财主听着,肺都快叫气炸了。可是,只能一碗接又一碗喝酒消气。这里气没消下,又听得第四人吟诵起来:“虱子难留。”
“哈哈!这句更妙!你想秃头上面是肯定粘不住虱子的。贤弟大才,竟然想得这样巧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可喜可贺!”众人夸奖完,第五个书生已经出口吟道:“光溜溜。”
大家一听,全笑了。有人打趣道:“呵呵!这位贤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