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第1/2 页)
分析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少勝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再適當加以引導,歸納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當時的歷史條件對戰爭勝負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後,主要的割據勢力還有長江下游的孫權,長江中游的劉表(及劉備),長江上游(益州)的劉璋。曹操決定南下,一舉統一全國。其時劉表病死。劉表少子劉琮繼父職,背劉備降曹。劉備處境極其困難。劉備自樊城(圖中襄陽)敗退到樊口,兵力只有一萬多人。曹軍,包括新收降的荊州水軍,總數二十多萬人。劉備派諸葛亮東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見孫權,要求聯合抗曹。孫權在曹兵壓境的生死存亡關頭,決定抵抗,派周瑜率領三萬人,沿江西進,聯合劉備抗曹。周瑜指揮軍隊,初戰赤壁,就打敗了曹軍先頭部隊。曹軍從赤壁(長江南岸)退到北岸烏林。雙方在赤壁、烏林一帶隔江對峙。曹軍有明顯弱點:北兵不服水土,發生疾病;北兵多不習水戰,所有船艦都以繩索連結一起;曹操本人又驕傲大意。周瑜利用曹軍弱點,派大將黃蓋詐降。曹操輕信,登上戰船,等待黃蓋來降。時值初冬,東南風驟起。黃蓋率領十艘大船,上面裝滿乾柴、浸透油脂,外面用布幔蓋好,後邊掛上靈便的小船,順風直撲曹軍水寨。黃蓋和吳軍跳上小船,配合後邊跟進的吳軍進攻。剎那間,風大火猛,不但曹軍水寨變成一片火海,就是岸上的陸寨也被風火燒著。結果,曹軍遭到慘敗。曹操率領少數敗軍退回北方,一時無力兼併孫、劉兩家。孫權繼續據有江東,勢力還有所發展。劉備也乘機占有了荊州(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並進而奪取了劉璋的益州(今四川)。從而形成了曹、孫、劉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3.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戰役。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一時無力南下,便向關西(潼關或函谷關以西地區)方面發展勢力。劉備在荊州站住了腳,得以向益州地區進軍。孫權在江東的統治進一步穩固,便向嶺南地區擴張勢力。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2年,孫權也稱王,國號吳,後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最後形成。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國鼎立形勢圖》以外,可再歸納、概括三國鼎立的重大歷史事件,設計兩幅&ldo;三國鼎立&rdo;圖,向學生展示。圖如下:4.講述三國統治者注意發展社會生產時,應突出強調魏國的水利、蜀國的絲織業和吳國的造船業,尤其是吳國派船隊到達夷洲等。不需要增加其他資料,以免增加學生負擔。
問題探究動腦筋1.右邊是明朝人畫的有關劉備和諸葛亮的一幅畫。根據你平時知道的三國故事,看看畫中的人物都是誰?他們去做什麼?這裡還有個成語故事,誰能說得出來?
畫中的三個騎馬者是劉備、張飛、關羽,後面還跟著一個挑著擔子的隨從。他們是去拜訪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這個成語故事就叫作&ldo;三顧茅廬&rdo;。
2.請您想一想,交戰雙方的兵力對比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唯一因素嗎?為什麼?
人心的向背,戰爭的性質,地形的利用是否合理,天氣狀況是否對戰爭有利,將領的決策與指揮得當與否,軍隊是否英勇善戰,武器的優劣等,都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
3.老人說:&ldo;古人說,孫劉聯軍能在赤壁大敗曹軍,是&l;天實為之&r;。因為那時曹軍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東風,這都是天意。&rdo;小孩說:&ldo;不對!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慣南方生活,容易得傳染病,這不是天意。&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