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官在信中说,“若同意让出安定门,那么联军不会允许任何兵卒进入城内,居民不会受惊扰……反之,如不让出城门,我们就从城墙打开缺口。如因中方拒绝而使进攻成为必要,联军将立即构筑火炮掩体,支起大炮”。
英法军队立即开始修筑围攻工事,清军岗哨始终在那儿好奇地观看。不过,英法军主要是在做姿态,而非实际威胁。北京护城墙的防卫性能的确了不得。它的高度超过十四公尺,底部厚达二十六公尺,顶部也有二十公尺宽。
法军仅有野战炮,只能投入四门大炮,炮位(一个炮兵少校迈大步量了一下距离)离城墙七十公尺。英国人则建了一个有四门攻城大炮的炮台,此处靠近地坛,离城也不过二百五十公尺。指挥法军炮兵的本茨曼上校向格兰特将军交底说,在这么牢固的城墙上打开缺口,他没有什么把握,他的行动也只能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10月12日
外交形势不可捉摸,难以把握。恭亲王踪影全无,他惶惶然夜无定所。想到可能被联军当作人质抓去进行报复,他大概害怕了……他犹豫,拖延。皇上会把他怎么样,他心里越来越没有底。樊国梁大人问道:“别看他与皇帝是亲兄弟,把首都献出去,他能不受责备,被问罪,被杀头?”联军最担心的是恭亲王不见了,使他们不知所措,没了谈判对手。
然而,这时候恭亲王给葛罗男爵写了一封信,严厉地谴责法国士兵,为什么要抢劫皇帝的圆明园?不过他又认为法兰西是一个文明国家,它的士兵都是受纪律约束的……
英法联军向北京市民发布了一个公告,是用非常蹩脚的汉文写的(按照翰林院一个文人的说法)。他们说,如果明天中午不能签署和约,就开始攻城;并劝告市民离开城市,因为他们不能对产生的后果负责。北京的商人们意识到要大祸临头,都成群结队地去恳请恭亲王交出城门。亲王惊恐万分地说,就他个人而言,他宁愿一死也不作让步。但是为了迎合那些人,他应允接受他们的请求。
这时,伊格那替叶福将军已回到北京,他在这个问题上的作用非常关键。俄国公使最终使恭亲王相信,他个人对联军没有什么好怕的。他还引用葛罗男爵的说法,向恭亲王陈述道,万一他想要逃到鞑靼去,那对北京皇宫的进攻将是不可避免的,其结果必然是清王朝垮台。伊格那替叶福的中间人角色干得非常漂亮。他对中国人和联军的心理都摸得很透。他向双方解释对方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什么可以谈,什么不可以谈。两个阵营对伊格那替叶福的建议都很重视。他成功地既得到了清王朝高官的信任,也得到了联军的信任,真是不可思议。所以他劝说恭亲王献出安定门。
巴夏礼又开始工作了,他会见了原先看管过他的恒祺。恒祺告诉他朝廷同意联军提出的条件。安定门明天将交给他们,但是不得破坏城市;除了将要进驻城里的两国公使的护卫队,联军士兵不可大批入城。
10月13日
“10月13日是决定继续战还是和的关键日子”,这是诺利斯写下的话。确实如此,如果不献出安定门,联军已准备好继续开战。上午十点,巴夏礼带着康普农和斯蒂文森两名指挥官,再次会见恒祺,大炮已处于战斗状态,只等会谈结果。这次会见地点是在北京西郊的一个衙门。清政府的特使信守承诺:中午十二点,安定门将向英法联军开放。于是两位指挥官商定每方各派二百名士兵组成一支四百人的支队占领阵地。这样,两个支队将于中午安定门前会合,联军共同进入中国首都。
第十九章 占领北京(2)
康普农急忙赶回法军营地。孟托邦立即指定他的参谋长施米茨带领一零一团的一个营开赴会合地点。但是,当法国人到达安定门前时,他们发现拿皮耳将军率领的英军士兵并没有等候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