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页)
汉外围。第五战区军队奋起抵抗,随枣会战爆发。张自忠率战区右翼兵团近12个师的兵力,负责固守襄河西岸,并向京钟公路出击。因战区内一些部队作战不力,致使日军逐步对战区主力形成合围之势。为扭转战局,张自忠亲率一部东渡襄河,截击合围日军,另令第29师迂回敌后,断敌退路,迫使日军动摇,合围计划破产。随后,第五战区主力向日军反攻,歼敌1。3万余人,使日军退回武汉,取得“鄂北大捷”。张自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再次受到统帅部嘉奖。
第十部分张自忠 上将(3)
张自忠将军灵榇经过宜昌时,十万人众迎灵致祭
1939年冬,国民党军投入一半以上兵力,发动“冬季攻势”,张自忠督率第29集团军、第33集团军参加对武汉外围日军的攻势作战,取得“襄东大捷”。战后,蒋介石通电嘉奖第五战区右翼部队,称其为最优部队,襄东战场则被誉为“模范战场”。 日军第11军为解除鄂北、豫南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调集15万余人,于1940年5月1日分三路向枣阳、宜昌地区合击。枣宜会战爆发。5日,日军对枣阳合击成势,李宗仁电令张自忠派有力部队出击。张自忠深感“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便不顾众将劝阻,于6日亲率身边仅有的机动部队2个团和特务营东渡襄河截击日军。8日,枣阳沦陷。10日, 炎�浦寥站�衔�ν獾牡谖逭角�髁ο蛲蝗朐嫜糁�蟹⑵鸱?击,日军伤亡惨重,乃向枣阳南突围。张自忠奉令截击南逃之敌。15日,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地区将日军截为二段予以重创。日军以重兵向张部反扑,经反复冲杀十余次,双方伤亡惨重。战至16日下午2时,张部伤亡殆尽,张自忠本人受伤多处,但仍拒绝劝其撤走的要求,裹伤督率警卫部队死战。3时许,日军冲上阵地,胸部已中数弹的张自忠,留下最后遗言“我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良心都很安慰。大家更要努力为国杀敌”,而壮烈殉国。日军感佩张自忠忠勇,对其盛殓军祭,拟将遗体运往汉口。第五战区及重庆当局得知噩耗,严令战区右翼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夺回遗体。右翼各部经两昼夜激战,终于夺回忠骸。 张自忠忠骸夺回以后,在宜城祭悼三天。而后经宜昌转运重庆,沿途各界纷纷迎灵致祭,蒋介石在重庆亲率文武百官登轮迎灵。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国葬,将忠骸盛葬于北碚梅花山。8月15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张将军。抗战胜利后,北平、天津等地设立张自忠路以志纪念。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国家还拨巨款重新整修张自忠将军陵园,建立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 (彭玉龙)
第十部分张学良 上将(1)
张学良(zhɑnɡ xueliɑnɡ,1901—2001),字汉卿。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以发动要求实现全国团结抗日的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人称“张大帅”)的原配夫人所生,张学良从小受名师指导,系统学习经史典籍,并接受西方文化熏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张学良从青年时代起,就由其父为他选择了职业军人的道路。1918年底,被任命为卫队旅的营长。191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1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毕业后即成为炮兵上校,任奉天督军署卫队旅营长,不久升任第2团团长。6月,升任第3混成旅旅长。11月,晋升为少将。1921年秋,张学良在去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之后,提议在奉军中进行改革,并与第8混成旅旅长郭松龄紧密合作,整训第3混成旅和第8混成旅,使之成为东北军的精锐。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 �ⅲ�抛髁刈槌烧蛲��龉刈髡剑�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