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页)
黎1862年版,萊比錫1930年再版和格拉茲1955年再版)、羅什(wwroth)的《大英博物館拜占廷帝國錢幣目錄》(2卷本,倫敦1908年版)、托爾斯泰(itolstoj)的《拜占廷貨幣》(聖彼得堡1912~1914年版)、古達克利(ngoodacre)的《拜占廷帝國錢幣手冊》(3卷本,倫敦1928~1933年版)、施倫伯格的《拜占廷印章學》(巴黎1884年版)、潘臣柯的《鉛封目錄》(《俄羅斯考古學報》1903~1908年多期連載)、康斯坦托布羅斯(kkonstanoulos)的《拜占廷鉛封》(雅典1917年版)、勞倫特(vlaurent)的《拜占廷鉛封文件:奧非丹收藏》(巴黎1952年版)。散見於各種期刊的關於錢幣和印章的發覺報告近年來令人吃驚地大量出現,勞倫特的報導(參見第13頁)就此已做了全面引用。
第一節 基督教羅馬帝國
羅馬的政治觀念、希臘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是決定拜占廷帝國發展的主要因素。沒有這三種因素,拜占廷的生活方式就是無法想像的。正是希臘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統一在羅馬帝國的政治框架內,才出現了我們稱之為拜占廷帝國的歷史現象。[32]由於&ldo;公元三世紀危機&rdo;迫使羅馬帝國日益關注帝國東方,從而使這種融合統一成為可能。其最初明顯的事件就是羅馬帝國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性以及帝國新都建立在博斯普魯海峽上。基督教取得勝利和帝國政治中心最終遷移至希臘化的東方地區,這兩大事件標誌著拜占廷時代的開始。
的確,拜占廷歷史只是羅馬歷史的一個新階段,正如拜占廷國家只是古代羅馬帝國的延續。&ldo;拜占廷&rdo;這個詞當然是後代人的表述,所謂的&ldo;拜占廷人&rdo;這個名稱從來沒有被使用過。他們始終自稱為&ldo;羅馬人&rdo;(),其皇帝也自認為是羅馬君主、古代羅馬愷撒的繼承者和接班人。他們在帝國延續期間一直保持著羅馬名稱的寫法,羅馬帝國政府傳統直到最後還主宰其政治思想和政治目的。[33]這個帝國以羅馬人的國家觀念聚攏著許多不同的民族,而羅馬人的普世思想決定著這個帝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