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2 页)
1055年1月11日,君士坦丁九世&iddot;莫諾馬庫斯去世,塞奧多拉再度以自己的名義執掌皇權。她是馬其頓王朝僅存的成員,隨著她於1056年9月初去世,這個著名王朝的氣數最終枯竭。這個拜占廷帝國最偉大王朝的命運真是奇怪。它創建之初就歷盡千難萬險,以求立足,而其統治末期又苟延殘喘,死而不僵,導致其最終慘澹經營了30年。它悄然消逝,無人為其聲名遠播的輝煌偉業歌功頌德。
瀕死的皇后臨終任命了朝中主流派中意的一個退休官僚為皇帝,這個人&ldo;不適合統治而適應被統治和受指導&rdo;。[50]他就是曾擔任&ldo;軍需大臣&rdo;()職務的米哈伊爾,他因此也被稱為&ldo;老軍官&rdo;或&ldo;老將軍&rdo;。他的登基顯然是官僚黨人的勝利。行政官員地位的改善似乎還沒有結束,特別是元老們被授予各種頭銜和賞賜。與此截然相反,皇帝草率地解散了由依沙克&iddot;科穆寧和卡塔卡隆&iddot;塞考麥努斯(catacalon cecaun)等將領統帥的軍團。這導致爆發新的事變,被激怒的軍事將領們起義反對君士坦丁堡政府。依沙克&iddot;科穆寧於1057年6月8日在帕弗拉格尼亞被擁立為皇帝,支持者從小亞細亞四面八方湧向他,在很短時間裡,他就率領其部下出現在尼西亞。派遣鎮壓他的帝國軍隊被擊敗,米哈伊爾六世被迫與其對手進行談判。由君士坦丁&iddot;雷庫德斯、利奧&iddot;阿羅普斯(leo alop)和米哈伊爾&iddot;頗塞羅斯組成的使團受命封授依沙克愷撒稱號,承認他為皇帝繼承人。這種讓步只能促使皇帝的敵人更加大膽,而使自己的支持者失望。正在這時,君士坦丁堡的反對派發動起義反對米哈伊爾,並轉而支持依沙克&iddot;科穆寧。但是,兩大對立貴族勢力之間的平衡為第三種勢力所左右,這就是將起決定性作用的教會勢力。強悍的大教長米哈伊爾&iddot;塞魯拉利烏斯自任為反對派的首領,聖索非亞教堂成為敵視反對政府的中心。[51]正是在這裡,米哈伊爾六世被迫退位成為修道士,1057年9月1日,依沙克&iddot;科穆寧進入君士坦丁堡,旋即被大教長加冕為皇帝。
在過去幾十年,每位登基的皇帝都見證了官僚貴族權勢的加強,但是,依沙克&iddot;科穆寧的登基,卻標誌著出現了相反的發展趨勢。科穆寧王朝這個首位君主的統治的確是短暫的,但是即便如此,他還是真正努力加強帝國的軍事防務。依沙克屬於小亞細亞的軍事貴族,他致力於建立強大的軍事統治。在其發行的貨幣上,他設計自己佩帶刀劍的胸像。[52]他登基後招待各位元老的宴會氣氛冷淡,好像他本人及其軍事榮耀是從其前任手裡得到的一樣。但是同時,他並沒有像其對手在米哈伊爾六世統治時做的那樣絕對。在他和米哈伊爾六世之間充當中間人的官僚貴族成員們顯然認識到形勢的變化,因此也適時改變立場,他們此時獲得了新的榮譽。頗塞羅斯被任命為元老院的首席元老,雷庫德斯則成為帝國政府機構的首相,他在君士坦丁九世時期就擔任此職,後來升任大教長職務。然而,依沙克更大膽地採取一些措施以便設法彌補前政府體製造成的巨大物質破壞。瓦西里二世在國庫里留下的巨大財政儲備早已被揮霍一空,皇室的地產也因為慷慨的捐贈而化為烏有。依沙克只好採取了沒收產業這一危險的權宜之計,他甚至對教會的地產下手。這就導致了他與權大勢重的大教長米哈伊爾&iddot;塞魯拉利烏斯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11世紀,拜占廷教會實力的持續增強反映在米哈伊爾&iddot;塞魯拉利烏斯的政策和其個性方面。拜占廷教會擺脫羅馬實現完全獨立只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他認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