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谯县汇合(第1/2 页)
陶侃见常昆起落如飞,眨眼只剩下一个黑点,不禁有些怔神。片刻后回过神来,与妇女们稍作叙话,便教随从安排上船,严令好生款待不得委屈。
不多时,船队出发顺江而下。
在首舰的船头上,陶侃迎风负手。
幕僚走过来,微微一揖,道:“使君。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物,今日大开眼界啊。”
陶侃闻言,颔首道:“确是大开眼界。此人行止,已不类凡俗。”
幕僚道:“而今世道衰微使君为何不趁机招揽?若能将此人招至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陶侃失笑,摇头:“既不类凡俗,何以招至麾下?观其行,听其言,其对大晋没有半分恭谨,实乃无法无天之徒。休说我征辟他,就是天子征召,恐怕也弃如蔽履。”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此人照面便给我下马威,言语之中虽无冒犯,却也无上下尊卑之别。这样的人,游离于世外,无法指使。权当做个人情,未来或有一用。”
幕僚听了,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道:“如此,这些妇人须得好生安置。”
陶侃道:“自当好生安置。”
他叹了口气:“中原流离,实国家之祸。手足姐妹,便无此人,我也要好生安置。”
不说陶侃如何安置妇人,单说常昆把百多妇人交到陶侃手上,只觉一身轻松,行走腾跃飞奔之间,更快捷几分。
常昆实无统御多人之能。
来时用了半个多月,去时则快了无数倍。只半天不到,就又回到汝南境内,直奔上蔡而去。
常昆空间方向感极强——若没有强大的空间方向感,前面两年多在北疆杀来杀去非得迷路到漠北去不可。
他心中有一幅世界地图。最细微处,能以最快的速度寻到一个亭的所在。上蔡是县,大的很。
这回不需半道歇息。
上次是一夜狂奔几千里,的确有点累。这次护着妇人们去江夏,丁点距离走了半个多月,走走停停,根本不累。
当天午间刚过,常昆到了上蔡境内。
上蔡已近干旱重灾区,加上匈奴荼毒,偌大的地方连一根人毛都看不见。县城颓唐如废墟,残垣断壁一片。
入目处,一片干涸苍夷,隐约能见白骨。
烈日高悬,还在狠狠的晒。大地上一点绿意没有,一片片树林干枯寥落,干死的树木枝干扭曲,仿佛张牙舞爪的鬼。
常昆一声长啸,声震十里。
若回道人在上蔡,多半会立即以啸声回应。但可惜,没有。
想想也是,常昆失约半个多月,回道人不会在这里等他。定是先查看旱情去了。
常昆也不失望,是预料中的事。他走近县城,在废弃城墙上的醒目之处看到一个葫芦样的标记。
是回道人留的。
还有一句话:小友若至上蔡,可往谯县方向寻我。
是去谯县了。
常昆抹去留言,稍加思索,便往奔谯县而走。
谯县是个出名的地方。曹孟德的老家就是了。华佗好像也是谯县的,还有许褚。
汉代时属沛国,曹魏弃国改郡,是为谯郡。谯郡谯县。许多年后似乎叫亳州。
从上蔡去谯县,距离并不远。比起从玉门关到汝南,只几十分之一而已。之前去江夏都比这远的多。
闷了一口水,常昆把水袋挂好,扛着大槊,甩开步子大步流星。
傍晚前,谯县已至。
站在县城外的一座石山上,常昆举目眺望,正与城头上一个盘膝而坐的道士四目相对。
是回道人。
常昆大笑一声,跳起几十丈高,起落二三百丈远,几下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