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惹谁也别惹小女人(第1/2 页)
张叹正式入职浦江电影制片厂,成为剧本评估小组的一员。 浦江电影制片厂是事业部制,目前有动漫事业部和真人影视部,张叹被分在了动漫事业部,据说是因为他提交的剧本是一本动漫剧本。 不过,入职浦江电影制片厂的,大部分都是冲着动漫事业部来的,这里的真人影视部还很弱小,做了七八年,一直没起色,靠着一两部网剧吊着。 剧本评估小组里的人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像张叹这样的新人,事业刚起步,先从剧本评估开始,积累经验,另一类是快退休的老人,经验丰富,退居二线,相当于养老。 制片厂是国企,员工福利很不错,也比较人性化,养了一批这样的老员工。 办好了手续,张叹便成了一名坐班编剧。 坐班编剧有正式工作,每天上班打卡,按月领取工资,按项目拿提成。 坐班编剧之外,还有一类自由编剧。他们是自由工作者,看天吃饭,有项目才有收入,怀揣梦想,可以忍受温饱问题,当然,一部分是已经成名,有人脉和资源的编剧,但只是少数。 张叹没有选择当自由编剧,因为他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写的剧本不会有人用。 他现在需要积累。 工作第一天,他把制片厂的工作制度看了一遍,第二天才开始看剧本。剧本不是网络上找的,而是制片厂内部送过来的。 这些剧本大部分是自家编剧写的,也有是一些自由编剧投过来的。制片厂在使用之前,一般都会拿给剧本评估小组评估审核。 上午是看剧本,下午是开会讨论,每个人谈谈看法,这既是审剧本,也是让制片厂对新人的能力有个了解,好做下一步工作安排。 每个月,制片厂会对评估小组的人员进行一次评分,谁有进步,谁是可造之材,谁能拉出去添砖加瓦,谁能独当一面……日常的表现就是评估的标准。 这天下班后,评估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留了下来,开个小会。 “现在小组里有15个人,除了5个老编剧外,另外10个新人,这五天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都谈谈吧。”组长老刘说道。 他是名老编剧,在浦江电影制片厂干了30多年,已经快要退休,退居二线当评估小组长,专心培养新人,工作不忙,乐在其中。 虽然新人们一个月才评估一次,但作为小组长,每个礼拜都会开一次评估小会。每周的评估意见将是月度评估会上的重要参考。 “江帆不行,这小伙子拉不回来了。”一名副组长说道。 另一人可惜道:“他名校中文专业毕业,基础最扎实,但太一板一眼,思想僵化。” 老刘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江帆的名字,以及一个D。 “姜蓉待了一个多月,成长的没有我想的快。” “我觉得她很有灵气,天马行空,有点意思。章法可以后天学,但是灵气这东西,天生的。” 老刘说:“姜蓉可以继续培养。”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姜蓉的名字,以及一个B。 三人对新人们一个一个评估,轮到张叹。 两个副组长几乎同时说道: “这张叹是个人才……” “哪找来的,很不错……” 老刘听两人对张叹点评一番后,说道:“明天给他们个题目,写个故事大纲,看看效果。”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张叹的名字,后头写了一个A。 被他们点评的张叹正在家里做晚饭,按部就班在评估小组待了5天,他没有半点不耐烦,相反挺享受的,正好借机对这个世界的影视和动漫作品做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琢磨市场的喜好。 剧本写的再好,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是好剧本拿出来都能受到市场欢迎。 就比如前世的《那山那人那狗》,上映时在国内票房为零,但在隔壁岛国,狂收8个亿,这就是市场的需求不同导致的差异。 窗外的院子里传来小孩子玩闹的声音。 一群小孩子正在玩老鹰抓小鸡,当老鹰的是小白。 这个小朋友才4岁,在众多小朋友中属于年纪最小的那几个,加上她个子小小的,更显小只。 小白童鞋虽然年龄和个子都排不上号,但是小霸王似的,有股辣劲,虎虎的,处处争先,谁也不怕,竟然还很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