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第1/3 页)
在這次反侵略戰爭中,從光緒皇帝到清政府的多數官員是積極主戰的,有些官員甚至主動請纓赴敵。在海軍和陸軍中,還湧現出眾多的誓死抗敗的愛國將土,或奮勇搏戰,戰功卓著,或壯志未酬,血染疆場,或被困援絕,寧死不降,表現了崇高凜然的民族節操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日軍所到之處,當地群眾也都自發地展開了抗日鬥爭。台灣人民所進行的反割台武裝鬥爭,尤為慷慨激烈,可歌可泣。但是,無論帝黨的積極主戰還是愛國軍民的英勇鬥爭,都未能挽回戰爭的敗局。
經過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戰爭暴發戶。日本向戰敗的中國索取賠款規平銀二億兩,再加上贖遼費三千萬兩和威海衛日軍守備費一百五十萬兩,共二億三千一百五十萬兩,約合三億四千七百二十五萬日元。另外,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戰利品,包括艦艇、輪船、汽船、軍港設備、機器、槍炮、彈藥、金銀。糧食等等,約略計之,其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才有八千萬日元。這次戰爭掠奪,使日本發了大財。日本前外務大臣井上馨躊躇滿志地說:&ldo;在這筆賠款以前,日本財政部門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的日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或私人都頓覺無比地富裕。&rdo;注1
日本第一次真正地嘗到了發動侵略戰爭的甜頭,更加刺激了它對外擴張的野心。從此,日本政府便大力擴張軍備,為發動新的戰爭而作準備。早在馬關議和期間,日本陸軍大臣山縣有朋大將即提出,以&ldo;擴大利益線,稱霸東洋&rdo;為目的,把師團編制加以擴大,以便作為戰略單位使用。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發生後,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打敗俄國遠東軍隊的擴軍計劃,把師團的建制翻一番,即在原有的六個師團(一個近衛師團除外)的基礎上再增加六個師團。並迅速擴大炮兵和騎兵,使其成為能夠適應近代化戰爭的軍隊。
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大將也提出了龐大的擴充海軍的計劃。&ldo;其目標是要在德國或法國同俄國聯合起來時,用以擊沉這兩個國家能夠聯合派到東方來的艦隊。&rdo;注2據統計,日本從中國所取得的償金,用於陸軍擴充費為五千七百萬日元,海軍擴充費為一億三千九百萬日元,臨時軍事費為七千九百萬日元,發展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為三千萬日元,共三億零五百萬日元,占償金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注3
根據《馬關條約》第六款,中日兩國還進行了通商行船條約的談判。這次談判歷時一年,雙方於一八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簽訂了《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二十九條。條約規定,日人在中國已開及日後約開的通商口岸有設立工廠企業的自由。本來,通過《馬關條約》第六條,清政府已經為日本新開了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商埠。在這次談判中,中國方面提出對日人所開工廠征百分之十的內地製造稅,而日方又以此為要挾,脅迫清政府增闢天津、上海、廈門、漢口四處租界。在日本工商界看來,以製造稅而換取四處租界的設立,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成功。因為這樣一來,日本在中國取得了八處專管租界的設立權,比英國還多三處,其&ldo;已達一百萬錠並仍在駸駸發展中的各紡織公司的棉紗等各種產品,將滔滔不絕地流進這個巨大市場。&rdo;因此,甲午戰爭成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ldo;跳板&rdo;。&ldo;由於巨額賠款的流入,‐面進行以擴充軍備為核心的產業革命,另一方面獲得了採用金本位制的資金,也就拿到了參加以倫敦為中心的國際金融市場的通行證。日本資本主義依靠地理上靠近中國和擁有較多的專管租界,取得了比歐洲列強更為有利的條件,登上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新旅程。&rdo;注4
於是,日本的企業得到了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