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页)
抗日的義勇軍一度發展到30萬之多。當時日本還沒有建立有效統治,秩序完全沒有恢復,老百姓對異族入侵極其反感,抗日情緒高漲,是抗聯發展軍力的黃金時期。但是東北由於滿洲省委遭到關東軍的粉碎性打擊,花了好一段時間進行恢復,因此在好幾個月之後才正式開始武裝抗日的行動。抗聯最早的武裝,即趙尚志帶領的巴彥游擊隊(這是由趙尚志先投奔後再在裡面發揮影響最後取得領導權的隊伍。這是東北抗聯的悲哀之一,由於東北缺乏共產黨的現成武裝,所以很多抗聯的武裝都是派人去說服原有的山林隊、義勇軍、土匪鬍子聽他們領導,所以其根基不如關內八路軍那麼牢,而且這樣改造一支隊伍所需要的時間也很長。),聽從趙尚志的領導開始抗日時也是1932年的事。而日後的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則直到1932年11月才去南滿開展工作。同時由於當時大環境的影響,東北的共產黨還存在&ldo;左&rdo;傾錯誤,對非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不夠團結。直到1933年5月滿洲省委擴大會議才決定團結各種抗日力量,收編和改造抗日義勇軍。但是此時的義勇軍已經走到了末路(義勇軍沒有統一指揮,勝則聚,敗則散,興起快,失敗也快),即將退出抗日舞台了。日本和偽滿洲國的統治秩序已經開始建立起來,抗聯發展的大好時機就這樣失去了。
第三,東北抗聯對根據地建設不夠重視。
這點其實不能怪抗聯。抗聯奮鬥的時期,整個中共對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和實踐都還很不成熟。尤其對於如何在農村建設根據地,抗聯基本上是一頭霧水。看看抗聯的領導人也大致能發現這方面的弱點。周保中,早年參加雲南護國軍,參加過北伐,1927年加入中共, 1928年被送往蘇聯學習軍事,日軍占領東北後被派往吉林組織抗聯。趙尚志,1925年入黨,同年進黃埔軍校學習,後被奉軍兩次逮捕,9。18後才被營救出獄組織抗聯鬥爭。帶有傳奇色彩的女英雄趙一曼則是蘇聯留學出身。他們都沒有在農村建立根據地的經驗(這在蘇聯是學不到的)。唯一有點農民軍事經驗的是楊靖宇,1927年曾經組織過農民暴動,1929年被派往東北工作。但是楊靖宇也只是組織農民暴動,並沒有成熟的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經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