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2/2 页)
皇帝是瓦倫斯(arian valens),他在戰爭中送了命。與君士坦提烏斯和君士坦斯一樣,瓦倫提年一世(valentian i,364~37圖5皇帝在大競技場包廂內接受臣服跪拜的蠻族進貢,雕刻於390年,原為君士坦丁堡大競技場內埃及方尖石碑的柱基,現存伊斯坦堡38375年在位)和瓦倫斯兄弟倆也持有相互對立的宗教觀點。[69]統治西部帝國的瓦倫提年支持尼西亞教義信條,而控制東部帝國的瓦倫斯是阿里烏派信徒。以至於帝國東西兩半部之間越來越明顯的裂痕在其宗教思想方面也反映出來。準確的實際情況是,帝國兩半部分之間的聯繫迅速減少,但在當時,所有問題都被緊迫的外部威脅所遮掩。撒克遜人、皮克特人和斯克特人入侵不列顛預示著危機的到來。同時,帝國與阿拉曼尼人在萊茵河和內卡爾河上發生激烈戰鬥,與撒爾馬特人和夸底人在多瑙河盆地進行激戰。首先出現在多瑙河上的是西哥特人,他們在被安置於色雷斯地區以後,開始搶劫附近的帝國領土。他們聯合東哥特人和尾隨他們而來的匈奴人,使整個色雷斯地區不久都遭到蠻族的洗劫。瓦倫斯慌忙從波斯前線返回君士坦丁堡,而後奔赴亞得里亞堡,以正面迎擊敵人。具有歷史意義的戰鬥於378年8月9日就是在這裡打響,戰鬥中西哥特人在東哥特人的幫助下,橫掃羅馬軍隊,皇帝也犧牲在戰場上。
這場災難具有極為嚴重的後果。從此以後,日耳曼移民成為羅馬國家的主要問題:在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期間,帝國東半部不得不與這個敵人較量,而西部則屈從於入侵者。依靠軍事力量打敗哥特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帝國發覺自己身處絕望境地,和平解決成為這種形勢下惟一可行的出路。這就是塞奧多西大帝(theodosi the great)追求的政策,他是瓦倫提年一世的兒子、皇帝繼承人格拉提安(gratian,375~383年在位)於379年1月19日任命為擁有控制帝國東半部權力的奧古斯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