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页)
本書於1954年秋定稿,因此在這以後出版的書刊材料:只在個別情況下予以引用。
麥可&iddot;鮑爾弗
1955年10月
大戰期間,就存在著一個&ldo;德國問題&rdo;,從這個意義來看,那就無所謂&ldo;奧地利問題&rdo;。關於戰後處理奧地利人的最好方式,不論在英國還是在美國,既未在私下進行過劇烈的爭論,也未在報刊上長期刊載過通訊報導。1943年11月,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聲稱奧地利是首遭希特勒侵略之害的自由國家,只不過說出了事實真相,這一真相對任何一個客觀看待事實的人都是不言而喻的;外長們表示希望看到奧地利重建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相信會得到英美公眾輿論的充分支持。
換句話說,盟國戰後對奧地利的任務,從未象它們對德國的任務那樣,首先考慮的是對一國人民進行再教育,而是考慮重建一個國家。雖然在兩次大戰之間奧地利享受獨立的最後四年是處於獨裁政權統治之下,但盟國的決策人看來從不懷疑,奧地利在擺脫了墨索里尼或希特勒的外部壓力而重新建立國家之後,必將成為一個遵循西方路線的正統的民主國家。它們所懷疑的只是,奧地利如果在1938年的疆界範圍內恢復起來,從經濟方面來看是否能生存下去。大西洋兩岸的人認為,它是生存不下去的,可能需要在經濟上(如果說不是在政治上)和東南歐其他國家聯結在一起。儘管存在著這些疑慮,但並未妨礙一致同意這樣的基本政策,即把奧地利從德國分離出來,清除納粹影響,不作過分拖延便將其重建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一政策為四大國所接受,並被看作是盟國占領的目的。而占領則被視為實質上是一種過渡階段,是做好準備以便把行政職責移交給一個通過自由選舉成立的奧地利政府。
本編擬說明以下幾個問題:在戰爭結束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怎樣勝利完成占領過程的第一個步驟,在1945年11月通過自由選舉成立一個保證維護民主原則的奧地利政府;1946年6 月怎樣採取第二個步驟,簽署一項新管制協定,擴大奧地利政府的權力,限制盟國的權力;以及儘管取得這些初步成就,但在1946年底之前,原來的占領目的又怎樣變得撲朔迷離,進一步的發展又怎樣因占領國之間的意見分歧而遭到阻礙。在這短短的半年之中,奧地利與其說是一個處於重建過程中的國家,倒270 不如說是冷戰棋盤上的一個棋子,也許是一個次要的棋子,但卻象某些開局著棋手法中為贏得優勢而被犧牲的卒子一樣,其所處戰略地位使之具有特別重要意義。正如莫斯科宣言在提到&ldo;毗鄰國家&rdo;&l;時所暗示的,奧地利的前途對整個中歐、南歐和東南歐必然要產生深遠的影響。
可是奧地利並不象一個卒子,到1946年底它要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這種意願是通過它那個自由選舉成立的政府頑強、巧妙而勇敢地表達出來的,那個政府是由這樣一些人員組成的,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由於戰爭時期受納粹之害而復活,足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種精神現在卻為奧地利的&ldo;解放者們&rdo;的抗衡角逐所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這個政府的存在,所以在奧地利進行的冷戰和德國的情況相比,武器競賽或許不是那麼露骨,氣氛也肯定不是那麼激烈。
本編完稿後,奧地利的獨立最終已成事實了。根據這一發展對所述情況稍加修改,並著重指出在當年評論時預期可導致這一後果的那些因素,也許是值得的。然而,實際上在1946年底,凡是熟悉奧地利情況的人,幾乎誰也不想預言奧地利的發展前途。而作者只是力求按當時發生的事件和出現的形勢來作一番敘述而已。所發表的一些看法,只是作者個人的意見,絕不代表別人。
戰勝的盟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