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页)
為了完成這項規模龐大的工程任務,郵電部將它列為1950年的國家重點工程,全線開綠燈。東北郵電總局組建了由姥爺(副局長孫繼述)兼任總隊長的國際線路工程總隊。供應處長白蘊章、財務處長孫紹遲兼任副總隊長,分別負責器材、資金的籌措。工程師謝鼎為技術總負責人。總隊只有六七個辦事人員負責審查工程設計、審批器材和施工費用預算、器材分屯調撥、工程調度等工作。人員很精幹,辦事效率很高,急事不過夜、大事加班趕,甚至通宵達旦。
瀋陽、錦州、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郵電管理局分別成立了工程大隊或直屬隊,由各管理局局長或副局長兼任大隊長或直屬隊長,連同總局工程隊,共組建了9個施工隊,每隊30至50人。各管理局都從市縣郵電局或駐段線務員中抽調覺悟高、技術好的線務員參加施工隊,工人們都以參加國際線路工程為榮。
總隊建立之初,對整個工程規模、沿線情況、原有杆線殘存和可利用程度都不摸底,也找不出一個可以說清從山海關到滿洲里全線情況的人,特別是對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戈壁草原一段都沒人去過。身為總隊長的姥爺親率工程技術人員深入沿線,逐段檢查線路情況和施工及分屯器材條件,基本摸清了工程規模以及各段施工的難度。然後夜以繼日地趕製總體工程設計、器材和工程費用概算、器材運輸分屯計劃,使這一規模宏大而又艱巨的工程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0年4月初,東北郵電工作會議又明確提出,修建國際線路是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工程於5月1日開始,爭取年底全線貫通。當時國家處於醫治戰爭創傷的恢復時期。資金不足、器材匱乏、工程技術人員奇缺,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大的工程,困難重重。在郵電部的蘇聯專家康納布列夫疑慮地說:&ldo;這麼短的時間,如能完成這麼大的工程,我給你們立碑!&rdo;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線路工人們真正發揚了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總局隊、長春等隊在完成了山海關至瀋陽間工程後,六七月份集中力量修通了齊齊哈爾至滿洲里一線。這段線路原有杆線殘存無幾,完全要重新立杆架線。幾個隊分頭從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施工,線路穿越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戈壁草原,不僅地形複雜,而且荒無人煙,氣候異常,野狼成群,飲水也僅靠遠地車運。施工人員住在帳篷或蒙古包里,中午戈壁草原氣溫高達攝氏40多度,夜晚則降到10度以下。工人早晚上下工地穿著棉襖走三四十里;中午穿著單衣幹活還汗流浹背。蛟叮蟲咬、風餐露宿,每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但卻沒人叫苦。
入冬的11月份,正處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緊張階段,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總隊調集幾個隊分頭趕修哈爾濱至齊齊哈爾段。這一段的薩爾圖(今大慶油田地區)是沼澤水害區,終年積水,電線桿整年浸泡在水中。立杆、架線、做交叉都要下到齊腰深的水中作業。當時沒有在水中作業的防護用具,北國的11月,冰封雪飄,工人們都爭先恐後地破冰赤腿下水,凍得頂不住了,上來喝幾口酒、烤烤火,暖和過身子後下水再干。
在修建長春至雙城和長春至鐵嶺段時,正值東北滴水成冰、地凍三尺的12月,一個工人一天只能用丁字鎬刨一個杆坑。舉起鎬狠勁刨下去,只能刨下拳頭大一塊凍粘土,手掌震裂、關節腫痛是常事。但工人們仍咬牙完成了這段近400公里凍土地的新建杆線工程。哈爾濱至綏芬河線路工程,正值北國的&ldo;三九天&rdo;,由於日本侵略者在邊境實行強迫&ldo;並村內遷&rdo;的殘暴政策,百公里內幾乎無一村落。因此工人們有時在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中住在帳篷里,被褥外再鋪上厚厚的麥草禦寒,踏著一二尺厚的積雪堅持施工,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