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最后,格林斯坦把自己发展成公司里的“老三”。
但格林斯坦也有他的追随者。他是某些米拉麦克斯人的忠实朋友,他们觉得格林斯坦在大喊大叫、装腔作势和渴望温氏兄弟关照的掩饰下隐藏着一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小男孩对自己形象、体重、皮屑的不满。“我很崇拜斯科特。”里奇纳说,“哈维常常吩咐‘你想办法搞定吧’,那其实很不容易,因为哈维总是设置一些根本无法搞定的任务。但是如果假以时日,斯科特也会把搞不定的事情搞定。他在开拓米拉麦克斯图书、音响生意并且力图扩大品牌效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据有关知情人士说,许多事情对他来说相当难办,但是他总能独辟蹊蹊径,而且他的蹊径比大多数人要高明。
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老三”的位置竞争很激烈,但这个肥缺在公司还是被视为一个“打手”的角色。格林斯坦到处煽风点火,到头来却总是烧到自己的翅膀。温氏兄弟常常万般羞辱他。哈维想尽快以400万美元买下吉姆·贾木许的《死人》(Dead Man),然而总是搞不定。温氏兄弟中的一位从1995年戛纳节的观摩现场走出来后,转过身问格林斯坦:“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斯科特?”格林斯坦不了解温氏兄弟此刻的口味,甚至不知道对影片是否感兴趣,只知道他们已经付了不少钱,他就这样回答:“天呐,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影片,非常感人。”鲍勃或哈维说:“你知道吗,我们认为这部片子太恶心了!”
另有一次,哈维站在米拉麦克斯办公楼的电梯旁正要去二楼的影片观摩室,这时格林斯坦走过来,他跟哈维一起走进电梯。哈维忽然说:“斯科特,你去哪里?”格林斯坦说:“我想跟你一起去看看这部影片。”哈维一脸的狐疑,好像格林斯坦刚才说他会飞似的:“为什么?”他不是有意这样问,只是不理解为什么格林斯坦不坐在自己办公桌前去给别人用刑,却拿着温氏兄弟给的这么高的工资去看电影。
公司的兴旺并没有因此让温氏兄弟变得更客气或者更温柔一些。事实上恰恰相反。随着《低俗小说》成功在望,一种自负感油然而生,剪刀手哈维变得更莽撞了。据斯图尔特·伯金说:“在被迪斯尼收购买前我刚开始在那里工作时,公司对导演很尊重。收购之后文化氛围立刻变了,他们变得不可一世。”哈维看中了贝托鲁奇的《小活佛》(Little Buddha)。贝托鲁奇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大师,执导过《革命之前》(Before the Revolution)、《遵奉者》(The Conformist)、《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和《1900年》。他可不是罗伯特·布烈松(Robert Bresson),他对空白、简约的叙述方式从来没有兴趣。他喜欢宏大、辉煌的背景,更像弗朗西斯·科波拉。《小活佛》由基努·里夫斯(Keanu Reeves)主演,曾在尼泊尔、不丹、西雅图等地拍摄过外景,CiBy2000资助了4000万美元。贝托鲁奇的史诗之作《末代皇帝》曾获得巨大成功。哈维特别渴望能够跟他和他的制片人杰里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合作——后者的地位犹如美国的索尔·扎恩兹(Saul Zaentz),是为数不多高品质电影的不懈供应者。哈维读完剧本,并且看了20分钟的录像带后,以800万美元买下北美版权。他喜欢这部作品。杰弗里·卡岑伯格劝他放弃:“哈维,别买这部影片。我也曾经买过只看了20分钟拷贝的影片,你会重蹈我的覆辙。”
。 想看书来
美梦成真 1993—1994(17)
“可那是贝托鲁奇的东西!”
“你这不是出8美分,而是800万美元。你以为这样就有资本跟贝托鲁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