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3 页)
人們不禁會想,如果我們的海軍最高當局能夠根據新的經驗修改他們的陳舊思想,戰事的發展將會如何?他們就會充分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訓,迅速認識到擁有六艘航空母艦的南雲部隊(而不是呆在柱島錨地的那七艘戰列艦)才是日本海軍的主要戰鬥實力。認識到這點,他們就會把南雲部隊和那七艘戰列艦合併組成一支強大的航空母艦機動部隊,讓戰列艦擔負支援任務,令其揮戈向東,專門去完成殲滅美國艦隊的使命。
當然要說,做到了這些,海上戰爭的結局就會不同,那也是言過其實的。但是,似乎至少有理由認為,在珍珠港事件後倖存的美國航空母艦可能很快就被殲滅,而日本海軍也不至於那樣快地就喪失了對敵優勢。敵人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畢竟比我們海軍首腦從勝利中總結經驗來得快(據本書日文版第54‐55頁載:襲擊珍珠港雖然使美國海軍吃了苦頭,但對它來說,確實也有很大積極意義。從那以後,美國海軍用航空母艦代替了戰列艦,開始建造新的航空母艦,並把一些商船也改裝成航空母艦。&ldo;牢記珍珠港事件!&rdo;這個口號刺激了美國海軍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意志很強。一年後,美國的航空母艦已經遙遙領先。在日軍第一階段作戰中,美國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就對我在西太平洋的一些占領地域積極展開了機動作戰。1942年2月1日,&ldo;企業號&rdo;和&ldo;約克城號&rdo;兩艘航空母艦、四艘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和十艘驅逐艦,在哈爾西海軍中將指揮下,襲擊了馬紹爾和吉爾伯特群島,轟炸和炮轟了沃特傑、馬洛埃拉普,夸賈林
、賈魯特,馬金和塔洛阿各島。2月20日,以&ldo;列克星敦號&rdo;航空母艦為首的特混艦隊,在布朗海軍中將指揮下,曾企圖對拉包爾進行偷襲。在向拉包爾接近途中,由於被日本的陸上攻擊機發現而喪失了偷襲的可能,美國人才放棄了偷襲企圖。2月24日,由&ldo;企業號&rdo;航空母艦,兩艘巡洋艦和七艘驅逐艦組成的特混艦隊,在哈爾西海軍中將指揮下,轟炸和炮擊了威克島。八天後,這支部隊又轟擊了南鳥島。3月7日,日軍在紐幾內亞的薩拉莫阿和萊城登陸。為了粉碎日軍的進攻,3月10日,以&ldo;列克星敦號&rdo;和&ldo;約克城號&rdo;航空母艦為主組成的特混艦隊,在布朗海軍中將指揮下,襲擊了薩拉莫阿和萊城。4月18日,由陸軍中校杜立特率領的美國轟炸機隊,轟炸了東京。這是一次從&ldo;大黃蜂號&rdo;航空母艦起飛的、由陸軍中型轟炸機實施的單程轟炸(該機隊轟炸後飛往中國機場降落)。把中型轟炸機搬到航空母艦上,而且,從日本近海起飛,對日本本土實行轟炸,這在航空母艦作戰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總之,美國儀僅以四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了幾支規模不大的特混艦隊,巧妙地進行了不間斷的機動作戰,雖然戰果有限,但確實使當時已經十分泄氣的美軍士氣受到很大鼓舞:我認為,襲擊珍珠港後,如果南雲部隊同山本,高須兩支戰列艦部隊合併,以壓倒優勢揮戈向東,進行人規役機動作戰的活,我們必然有機會跟敵航空母艦部隊決戰。‐‐譯者)。
第三章 關於此後作戰方針的爭論一,東進還是西進?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時候,日本的戰略決策者們埋頭於解決獲得石油資源這個迫切問題,沒有對取得這些資源以後的戰爭進程制訂具體的戰略方針。同時,他們強烈地意識到,在初期作戰中有很多風險,而襲擊珍珠港要冒更大的風險;而且,他們對於結局如何也沒有把握。因此,他們決定等著看看戰事如何發展,然後再著手制訂下一步戰略方針。
到1942年初,日軍在各個戰線上的節節勝利,使這些計劃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