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页)
16)?昔周人有仕数不遇(17),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18)。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19)。”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者。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20)。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仕宦有时,不可求也。夫希世准主,尚不可为,况节高志妙(21),不为利动,性定质成,不为主顾者乎(22)?
【注释】
(1)咎(ji)就):过失,过错。
(2)不:根据文意疑应为“而”。希世:迎合社会风气。准:估量,揣测。 (3)治内:这里指君主辖境内的情况。
(4)调(ti2o条)能:调节专长。说:说法。这里是主张的意思。
(5)词:递修本作“司”,可从。司(s@四):同“伺”,探察,窥测。际会:遇合,时机。
(6)赡(sh4n善):供给财物。这里是给予好处的意思。
(7)奏:进献。
(8)炙(h@志):烘烤。湿:潮湿。这里指潮湿的东西。
(9)翣(sh4厦):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这里是扇的意思。
(10)王:疑应为“主”。下文“武主不好文;辩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辩”,可一证。伦明录杨校宋本作“主”,可二证。
(11)暴:迅速地。
(12)卒(c)促):同“猝”,突然,立刻。
(13)宿习:平常的学习和积累。
(14)明名:扬名。
(15)须臾(y*于):一会儿,片刻。
(16)进身:使自己得到任用。托:寄托。
(17)数(shu^朔):屡次。
(18)涂:通“途”,道路。
(19)是以:因此。
(20)此与上文“用老主亡”句意相同,故疑“武”前夺一“用”字。
(21)妙(mi3o秒):通“渺”,远。
(22)顾:顾惜。这里是重视的意思。
【译文】
社会上一般的意见是:“贤德的人应当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读书人如果能迎合社会风气,揣摩君主意图,观察其境内情况,而调整自己专长,确定自己主张,周密窥测时机,能进献对君主有好处的东西,怎么会不受到赏识和重用呢?现在却不是这样,而是去作弄一些无益的技能,接受一些无益的主张,这等于夏天向君主进献火炉,冬天向君主献上扇子,尽做些君主不想做的事,献上些君主不想听的话,不碰上灾祸就算幸运了,怎么还能得福呢?贡献有益的才能,采纳有益的主张,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有时会由于无益而得福,有时又由于有益而获罪。况且夏天还可以用火炉来烘烤潮湿的东西,冬天可以用扇子来扇火。社会风气可以迎合,君主的意图却猜测不到;意见可以随君主好恶而改换,才能却难于一下子改变。如果当时的君主好文,而自己会文就能被赏识重用;君主要是好武,自己则不会被任用。倘若君主好辩,有口才就会被赏识重用;君主要是不好辩,自己则不会被任用。重视文的君主不重视武,重视武的君主不重视文;重视口才的君主不重视行为,重视行为的君主不重视口才。文章和说话,还可以迅速学习;行为和才能,不可能立刻实现。学问不经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不能成名。名望不一向显著,不可能被君主重用。匆忙学到的本领,短时间树立的名望,时间和功力都不够,要是对自己预先没有了解,用什么来揣摩君主的意图而让其采纳主张,从而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