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页)
汪直是最近才被他普及,這時的宮裡貴人們不叫「主子」,叫「侍長」。他還不大放心:「那要是遛著遛著,忽然遇見哪位侍長的鹵簿過來怎麼辦?」
宮廷劇里不是常有那樣的情節嗎?主角正在夾道里散步遛彎,前面忽然哪宮的主子奴才們一大群抬著嬌子過來了,然後就要引發一串事端。原先他陪著他媽看這種劇,他媽就常會指著電視說:「你看看,不出去亂串不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嗎?」
所以出去亂串是不好的。宮裡都沒有他這麼點兒的小孩當差,要是被哪宮的娘娘撞見了問:「這小豆丁是誰,怎麼隨便帶進宮裡來?」不就惹禍了嗎?
張敏笑:「怕什麼?侍長鹵簿過來都有人提前清道的,咱們躲開了就是。」
汪直越來越覺得:宮廷劇都是胡扯的!
不光宮廷劇,如今他發現原來很多對明朝宮廷的認識都是不符合事實的。比如原來以為宦官都叫「太監」,現在才知道太監是宦官里的最高官職,下面還有少監、監丞、奉御、長隨、典簿,多少宦官一輩子都熬不到太監的位子呢。
再比如,他曾聽說清朝人記錄明朝宦官最多時超過十萬,連康熙皇帝都說過類似的話,到了這兒他才知道,把內官、長隨、內使、小火者、淨軍連同外地的鎮守宦官全都算上,人數一共才一萬出頭而已。
本來也是,真有十萬,哪兒養得起?
沒過多久張敏就真來領他去逛了內宮。沿著各處夾道走,看到的宮廷其實哪哪兒都是一個樣,偶爾會遇見宦官宮女三三兩兩排隊走過,有的會簡單地向張敏打個招呼,有的則像沒看見一樣匆匆而過。
宦官們都穿著青貼里,沒再看見一個像張敏這樣穿蟒袍的。本來也是,宮裡面穿蟒袍的宦官其實極少,只是汪直早早見識了張敏、懷恩和覃昌,才留下個好像蟒袍很平常的印象。
見到的宮女們都穿著襖裙,也是青的綠的藍的色調,見了幾個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汪直很盼望一眼看見其中一個就是李唐,不過當然沒有如願。
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他進宮至今也快一個月了,還是今天才首次見到了宮女,以前見的全是宦官。他曾向劉合他們打聽,李唐她們可能被分配去了哪裡,那些人都說不清,看起來宮裡下人們之間的消息也並不是很靈通。
到了這時,與師兄混得夠熟了,汪直才向他問起:「我有個認識的姑姑一道被送來的,師兄可曉得她可能被送去了哪裡?」
張敏瞥他笑道:「怎麼,這么小就惦記著找對食啊?」
「不是,那姑姑比我大好多呢,我在路上生了病,是那位姑姑照料得我好起來,沒有她我都活不到現在,我想知道她過得怎樣了。」
宮裡下人之間的消息確實並不很靈通,除非出了什麼大新聞,像新送進宮的宮女被安置到哪裡,張敏就不知道,便信口回答:「大約都送去浣衣局了,那邊常年都缺人手。」
汪直已經聽說過,浣衣局是二十四衙門裡唯一不在皇城之內的一個,也是最辛苦的地方,別的季節還好,冬天因為薪炭供應不足,總有宮人凍病而死,也是因此才總缺人手,送去再多的人也不嫌多。
他忙道:「我那位姑姑今年十四了,讀過書,通文墨,直接去做女官都可以的,師兄你有沒有辦法替她說一聲,將她調出來?」
張敏有些煩惱,調動一個宮女可不是他能辦到的,可直說出來未免丟面兒,便道:「你顧好自己就得了,宮裡受苦的人多了,你才交了點大運,就想著雞犬升天啊?」
話也確實是這個道理,汪直也知道以自己現在這點身份就想照應李唐並不現實。想來眼下即將入夏,李唐真要被送去了浣衣局,大約暫時也還不會太難熬,以後再慢慢想辦法吧。現在除了祈禱,真沒什麼能為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