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第1/2 页)
陸堯是來提醒安王某些事的。作為大興有史以來第一個連中三元的天才,他自然是得皇帝器重的,但也因為他跟安王的同門關係,這份器重就縮減了不少。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從別人口中得知消息,想要拉攏他的,大有人在。
大興建朝至今,最初分封的開國功臣,大多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偶爾有那麼一兩戶,也淪為了三流家族,在地方上苟延殘喘著,唯剩下安王府這一個顯赫的存在,大興朝唯一的異姓王,跟李氏江山一樣,代代傳承至今,漸漸就成了帝王的心病。
此前安王府的主人世代居於北地鎮守北疆,再加上天下太平,皇帝一直找不到什麼藉口,如今安王帶著老王妃定居臨安已有多年,奉皇帝之命辦事,多年下來,不僅對北地的軍隊掌控力鬆懈了,也留下一些不算把柄的把柄。
陸堯告訴安王,皇帝的身體似乎越來越差了,近段時間數次召見朝中一些重臣與二皇子,不知商議了些什麼。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太平安穩的江山,陸堯以為皇帝會在最後的時間裡做些什麼。
陸堯的猜測不是毫無依據的,他還拿出了一些證據加以證明,雖然不能百分百肯定這件事一定會發生,但是可信度很高。
他跟安王所謂的同門情誼並沒有多少,雖然是同一個先生,但是幾乎沒什麼交集,來到臨安後,除了在安王府住了一段時間,再沒有更多的交集。他之所以會願意將這個消息告知安王,自然不是出於好心,而是有條件的。
直至今日,他依舊無法肯定當初韶州城中發生的事,曲迷心到底知不知情。若是換了他們,他大可以想方法讓這個人永遠無法開口,可是曲迷心不行,他看不透這個人。同時這件事也不能明著問出來,於是他便想著讓安王欠他一個人情。夫妻一體,安王欠下的人情,曲迷心也撇不開,如此一來,無論她是否知道當初的事,考慮到這個人情,也該守口如瓶。
大興人重諾,但凡承諾過的事,極少有人會反悔,而陸堯也相信安王的為人,所以才會提出人情作為條件。
安王亦承了陸堯這個人情。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直性子的人,一心忠於大興朝,從未想過多餘的事,再加上北地距離臨安太遠,消息不靈通,許多事他們都不知道。安王卻不一樣,他在臨安城中行走多年,難免知道了一些事,對於皇上的心思也有些猜測,但是不能肯定,如今有了陸堯的提示,倒是印證了他的猜測。
陸堯說完事後便告辭離去,不知為何顯得背影匆匆。
第96章
得到陸堯的提醒之後,安王便察覺到一種風雨欲來的架勢,之後沒過多久,果然就應驗了。宮中傳來皇上旨意,召見安王跟安王妃。皇帝召見安王,賢妃召見安王妃,旨意是分開送達的,時間卻是一樣的,顯得頗有些微妙。
宮中后妃召見朝臣家眷,這樣的例子不少,但是大多都是有親戚關係或者淵源的,像曲迷心跟賢妃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情況,少之又少。
不知情的人聽了,只會覺得這事有些奇怪,卻不會仔細去追究。不過這事卻是有內情的。一開始的時候,皇帝本來是想讓皇后以她的名義召見安王妃,結果被李馨拽著李彧偷偷摸摸往裡面插了一腳,皇后就稱病不見了。
跟皇后合作沒能達成,皇帝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賢妃。賢妃是三皇子生母,三皇子一脈本就跟安王結了仇,賢妃猜到皇帝的意圖,自然求之不得。只是賢妃身份比不得皇后貴重,莫名召見安王妃有些說不過去,如果曲迷心不想去,稱病臥床,誰也無可奈何。
賢妃原本還擔心安王心有防備不肯讓曲迷心進宮來見,苦思應對之策,誰知旨意剛傳達下去,第二天安王就攜著曲迷心進宮了。
而在進宮之前,安王跟曲迷心其實有過商議。
&id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