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第1/2 页)
韋瑛解釋:「這些都是新的!咱們新衙門開張,自然不能用他們髒里吧唧的舊貨。」
汪直捂著嘴快步出門,強壓下胃裡的翻騰,回身指著刑房大門吩咐:「把這屋子給我鎖死,貼上封條,以後沒我吩咐,誰也不許動用這些玩意!」
怪不得外面無論官民,都說廠衛不是好東西呢,現在連汪直自己都覺得:我是做了一群壞蛋的頭兒!
第111章 御用背鍋俠 敢情這個「奸佞」的鍋不是……
汪直記得很清楚,歷史上的西廠開門紅、辦的頭一樁大案,就是一個姓楊的搞出來的。
他還不至於因此就叫手下去四處打探一個楊某某有沒有在搞事,該來的自然會來,等著就是。於是汪直就打算先從自己前一年在市井暗訪時搜羅到的一些消息入手,辦一些誰家違規造房子、誰家強賣民女做小妾之類的「小」案子來練練手。不成想,還沒等他正式開展工作,那個楊某某就來撞槍口了。
楊泰和楊曄是父子倆,宣宗朝曾有三位頂尖級的能臣幹吏都姓楊,世人稱為「三楊」,其中有個叫楊榮,這父子倆就是楊榮的直系後人,是能臣之後。
這時代比現代更重視傳承,能人的後人即使什麼本事都沒有,人品也很低劣,也同樣在場面上能得到重視和尊敬。楊氏父子便因此在文人圈裡廣受敬重。
這對父子顯然沒繼承下來楊榮的本事,誰也沒考過像樣的功名,只楊泰依著先祖的風光,得過一個指揮同知的虛銜吃了一些年的空餉。這一次是因為他們父子 「暴橫鄉里,戕害人命」,為仇家所告。
朝廷知道後派了刑部和錦衣衛的人去調查核實。楊曄發覺情況不妙,就跑來京城投奔姐夫——禮部主事董序,疏通關係以避禍。董序恰巧認識韋瑛,於是自然而然地,把新近炙手可熱的西廠也當做了行賄疏通的一大目標。
韋瑛其人人品算不得多好,平日裡收受賄賂甚至欺男霸女的事兒也都沾染過,只是不算太嚴重,在這時那可以說就是廠衛官員的常態。但和汪直走近了之後,韋瑛大有收斂,一是因為汪直警告過他,不可做壞事授人以柄,另外他也看得出汪直的為人,有心投其所好,就主動規矩了言行。反正比起追隨汪直將會得到的好處,那些小便宜不占也罷。
到了西廠開辦這會兒,韋瑛這個骨子不算好人的人,已經在面上做的很像個真好人了。所以一見董序為這事登門拜訪,韋瑛面上含糊應對,轉臉就把事情原委報給了汪直。
比起汪直準備要辦的那些小案子,楊家這案子可就是大案了,只為政治目的,韋瑛也會非常積極。
汪直一聽說這樁大案竟然已經砸到了頭上,頓時繃緊了神經。韋瑛還在搖頭晃腦地憧憬未來:「咱把那老小子抓了,一頓彈琵琶,叫他交代這些日子都給誰送過禮,保准牽出一串蛤蟆……」
「人可以抓,」汪直打斷他,「但不許動刑,不然就是授人以柄,外人都會說咱們屈打成招,案子審清楚外人也不認。」
他還記得,歷史上西廠就是因為對楊曄動了大刑,尤其是最終還導致楊曄死在獄中,自此西廠廣受非議,甚至查案動機都被傳說成了索賄不成,惱羞成怒。
韋瑛一愣:「不動刑,又如何審案子?」
「查案查案,用查的呀!派咱們自己人去他們老家,鄰里鄰居中間一打聽,事實就還原個八九不離十。」
韋瑛咧嘴:「他們老家在福建吶!一來一回查好幾個月,到時朝中多少大官兒都做好準備為他脫罪了,咱們得應對多少變數啊?」
這也是個問題,汪直想了想,道:「那這樣,楊曄抓來就關起來,好吃好喝養著,你把他們從老家帶來的隨從家人拿去拷問,相信比問那父子倆還容易招供。」
韋瑛恍然點頭,汪直最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