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神药(第2/4 页)
药铺买药回来自己熬,想改善伙食了,也会买回食材自己做,店主人习以为常。
“好勒。”
谢过之后齐小黎进了厨房,开始做零食——糖葫芦。
逛了半天街,她发现一件重要的事情,这里竟然没有糖葫芦。
多么简单易做又亲民实惠的小吃啊,若是有人做了,用不了多久就会扩散至全城。现在没有,可能是还没人发现这种做法。否则以开封汴梁的咖位,哪里没有都可能,这儿不可能没有。
之前在南方,她一来是觉得毕竟身处偏远地区,糖葫芦需要用糖熬制;二来南方天气炎热保存不易,所以糖葫芦传播并不那么广泛。没想到连东京都没有糖葫芦,也就是说确实是这个时代没有的。
于是买回了材料,想要大展身手。
先将名叫“山里红”的山楂洗净去籽,本地有产超便宜,几文钱一大捧,还附送一个草编小筐。也是因为吃的太饱,看见山楂想买来消食。
另外买回来的葡萄干、果干之类的也洗净晾干,放一旁备用。如果二者都晾干了没有水分,就用葡萄干去塞山楂的窟窿眼儿。
竹竿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熟手篾匠也把竹子做成各种器具,或是片成厚度、长短、宽窄相同的竹条用来编织。因为常常供应给他人,所以这东西是现成的。要求定制成竹签子也简单,稍等了一会儿就得到一把数十根。
用竹签把材料都穿好了,下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熬糖。
买回来的糖块敲碎了,放水里熬,锅边放一个盛水的碗。
中小火看到糖变色,水分不断蒸发,就用一根筷子挑起一丝糖放进碗里降温,再拿出时就知道这糖是黏是脆。
火候到了,将灶里的火调至最低,就可以将之前穿好的山里红、果干等等放进去蘸糖。完了赶紧竹签子尾端扎进用干稻草扎扎实实捆好的草胎,放在其他地方都容易粘连,草胎事先固定好不要让晃动。
不然,电视里古代卖糖葫芦的人,为什么要扛着那么一根草棒?
在齐小黎做这一切的时候,店主人家的小孩就蹲在门槛上看。他约10岁上下已经是半个大人,可以做不少活了。也就是现在不忙,才有闲工夫蹲在这里。
“齐娘子,你这是在做什么呀?”他问。
“来,小五。”齐小黎唤他,挑了几串糖葫芦各取下一颗,放碗里递给他:“尝尝味道怎么样,吃完跟我说说。”
她自己也拿了一串,但怎么吃怎么觉得好,大概是滤镜太重,缺乏分辨能力。
但这个叫小五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全家就他嘴最刁。齐小黎在这住了一天,就听店主妻子骂过他三回,说是嘴刁的应该投胎到官宦娘子肚子里去,瞎了眼跑到这家来。因为他连今天的汤比昨天少放一勺盐都能吃出来。但父母对他不仅骂,也夸,说是到年纪托人送到酒楼后厨去给大厨当学徒。
“这颗有点酸。”小五捧着碗嚼嚼嚼。
哦,那是糖糊挂的少了。要不就是那颗山楂天赋异禀,格外地酸。
“有点苦。”继续嚼嚼嚼。
山里红都是挑过洗过的,绝不可能存在坏果,只能是后面糖熬的时间太长,苦了。
“这个刚刚好。”小五眼前一亮。
齐小黎一看,从颜色判断果然是中间那一批,前面的稀,后面的苦,只有中间味道正好。
从草胎上取一串糖葫芦给自己留下,其他的连草胎都给小五让他抱着:“分给你的兄弟姐妹,去吧。”
和这时代所有家庭一样,小五的家里也有一连串的兄弟姐妹。不同的是他的父母有脚店经营,人也勤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养活了。
见小五抱着草胎迟迟不挪动脚步,欲言又止的样子,齐小黎遂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