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第1/2 页)
改名的提議公司內部就已經提出過很多次了,&ldo;生煎&rdo;這麼個後綴範圍畢竟是小了一些,管理層的一些人認為,太有針對性的名詞很容易讓杜氏生煎的其他產品被蓋過風頭。但是章澤一直遲遲沒有同意。
一是從長久以來打下的知名度考慮,換名字並不是一個划算的生意,二是章澤和許多其他的股東也認為,杜氏生煎不論做到什麼地步,必須都應該有一個能令市場消費群體印象深刻的主打產品。
就像可樂之於可口可樂,生煎對杜氏生煎的意義,也是非同尋常的。
從過去到現在,不論推出了多少種口味新穎的產品,不論停止過多少種銷售量被同系列產品擊敗的存在,生煎包的配方都一如既往。十年前是多厚的麵皮,十年後就一毫都不會增加,十年前是多大的餡兒量,十年後就絕對不會減少丁點。價格一直不停地隨著成本增長,但是因為長久以來的堅持和群眾對這個品牌的信任,杜氏生煎的銷量表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下傾的劃線。
光只在廣州一個地方,杜氏生煎名下就有三處大規模的只生產生煎包的加工廠,算上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河南和河北等地,純粹的煎包產業便有近二十處,這些產品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銷於國內的,其餘的大部分都被裝上冷庫以各種交通方式運出國內銷往世界各地。其實在其他國家杜氏生煎也有工廠,可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外國的客戶群似乎更喜歡購買中國產區的產品。章澤也確實發現到,其他國家大概是原材料的微妙差異,生產出的成品確實和中國出口的有那麼一點點區別,於是杜氏生煎便一直將大本營駐紮在中國。杜氏生煎的出口風暴,也算是扭轉了外國人印象中中國產品廉價的觀念。
這還是不算上冷鮮麵條和餛飩水餃湯圓那些產品的生產量,杜氏生煎的興旺帶動的就業率已經越來越可觀。這就像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藝人慢慢潘登上了演藝圈的巔峰,大多數人都會為此生出一些偶像包袱,杜氏生煎的一些管理者也不例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人便開始端著&ldo;大企業&rdo;的冷艷身價開始表演端莊了。可是章澤需要的是一個能讓人幾十年如一日感覺到如同家人般熟悉的企業名字,而並非盲目地追求大企風範失去了本意的改頭換面,杜氏生煎走到如今,親民路線從未改變,偶像包袱?那是什麼東西?
第一次在會議上聽到改名的提議時章澤不以為然,後來這種聲音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出現,便有些觸怒他了。章澤雷厲風行地發作了幾個端著身架越來越脫離企業本意的管理層,自那之後,這種帶著奇怪優越色彩的聲音便再沒有出現過。
可是對外,章澤自然也是笑眯眯不會談起家醜的,反倒一副頗具赤子之心的架勢:&ldo;這個提議在您之前確實有許多員工談起過,但經過很多次的探討,我們最終沒有通過這項改變的決策。&rdo;
&ldo;哦?&rdo;唐珍笑著問,&ldo;我可以知道為什麼嗎?&rdo;
章澤點點頭:&ldo;如果我們的經營範圍只局限在國內的話,那麼生煎這個名字確實不如其他的諸如集團之類的字眼朗朗上口。可是杜氏生煎的主要銷售地區還是歐洲美洲這樣的西方國家,也許各位沒有那麼深入的了解,但就我在業內所知,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地方已經越來越被埋沒了。談起中國美食,他們只有北京烤鴨和宮保雞丁這樣的概念,談起茶藝,竟然越過我們想到日本。老祖宗的東西,因為一直以來缺乏宣傳,被學走技藝的後起之秀奪去,就是因為我們太過追求&l;大國風範&r;出現的弊端。現在這個時代,媒體太過發達,信息瞬息萬變,早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杜氏生煎的命名,至少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根植下中國美食傳統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