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2/2 页)
光緒七年(1881年),法國議會通過了240萬法郎遠征北圻的軍費案。光緒八年(1882年),法國海軍上校李威利指揮法軍再次進攻北圻,占領河內。次年3月侵占南定。在越南政府的邀請下,劉永福再次率黑旗軍開赴前線,於該年5月19日在河內城西的紙橋附近設伏,痛殲法軍,擊斃李威利。越南國王授劉永福以三宣正提督之職。
光緒九年(1883年)四月,法國不甘心在越南的失敗,法議會再次通過增加遠征越南軍費550萬法郎和增派1800名侵略軍的議案。法國總理茹費理繼續鼓吹&ldo;必須征服那個巨大的中華帝國&rdo;。8月,法軍兵分兩路,攻入越南首都順化,強迫越南與之簽訂了《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殖民地。從此以後,法國便將侵略的主要矛頭指向了中國,並提出種種侵略條件,中法關係日趨緊張。
面對法軍大舉進攻越南,危及中國西南邊疆的形勢,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主戰與主和兩種意見。
主戰者為以軍機大臣李鴻藻為首的清流派、奕譞及湘系官僚,如左宗棠、劉坤一等。他們強調援越抗法是一場正義的和必要的戰爭,就道義責任而言,中越存在著歷史上的宗藩關係,越南受到侵略,中國&ldo;本應保護&rdo;。就利害關係而論,中越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法國侵越,&ldo;非徒並越,而特欲以越為根腳耳。粵邊之煤礦,滇中之金礦,無不垂涎&rdo;,所以中國斷無坐視之理。
主和者主要是淮系官僚,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是其代表。早在戰爭之初,慈禧太后命令李鴻章赴廣東督辦越南事宜時,李鴻章因反對對法開戰,堅決請辭。光緒十年正月(1884年2月)李鴻章給總理衙門的一封公函,從士氣、戰術、裝備、訓練等方面分析法軍優越於我軍的狀況,要奕訢或者避戰求和,或者下令前線避開陣地戰,展開叢林戰和游擊戰,方能取勝。這封公函表達了長久以來李鴻章一直主和的緣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