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第1/2 页)
「生命是我所不了解的事情。」
這是一種生死如一的實踐精神。
「不知生,焉知死?」
既然是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又何必一味地求取,以致身心均陷於苦惱之中呢?因此當自己還活著時,政宗總是儘可能依照自己的方式而活,而這也正是獨眼龍政宗的生活態度。
即使是在臨死之前,政宗也下肯讓正室陪在身邊。事實上,五月二十四日這天正好是和賀忠親的祥月命日。也許政宗早就察覺到這一點,所以故意選擇這天死去也說下定。
其靈柩由江戶出發,是在五月二十四日的深夜。而石田將監等殉死的家臣,則比靈柩更早一步抵達仙台。
舉喪期間,全國一律禁止捕獵、歌舞曲樂,以示哀悼之意。
靈柩抵達仙台北山的覺范寺,是在六月三日。之後便將政宗的遺骸納入石棺中並埋葬在經峰。
其葬儀於二十三日在覺范寺舉行,法名為瑞岩寺殿貞山禪剎大居士。
殉死的十五名家臣,則分別於若林住宅、覺范寺或佛眼寺切腹自盡。
此一殉死傳統,於寬文三年(一六六三)正式由幕府所制定的武家法度加以禁止。因此於寬永十八年(一六四一)死去的肥後藩主細川忠利及明曆元年(一六五五)死去的佐賀的鍋島勝茂,可說是最後的一批殉死者。
政宗對於人世間的無常感頗不以為然。
「讓想死的人在他想死的時候死吧!畢竟,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只能經歷一次死亡。」
如果不是具備這種自信的話,恐怕政宗早就拿著槍炮,渾然忘我地對準敵人了。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自然很難理解古代武士視生命如鴻毛的生死觀。對於那些殉死的人--
「今生能夠活到現在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也許他們的心中會有此感慨吧?
因此,即使是在咽下最後一口氣時,政宗也不願讓人察覺他內心的苦悶。也就因為如此,他那看似平凡的遺言,反而能夠深入人們的內心深處。
「人類原本就是天地間的過客,又有什麼好挑剔的呢?在臨去之前,必須先好好地和子孫、兄弟打個招呼,然後才能放心地離開。」
留下這句話後,政宗就這樣合掌氣絕。
作為靈廟使用的瑞鳳殿於葬禮過後動工興建,並於翌年(寬永十四年)十月竣工。
建造靈廟的奉行,由奧山常良擔任。當時奧山常良認為靈廟的預定地距離廣瀨川太近,因此決定後退約七、八公尺,並且另外挖了一個石室,結果在石室當中發現了手持錫杖、身穿袈裟的萬海上人遺體。人們認為由於萬海上人轉世的政宗已經死去,所以遺骸乃再度出現。
伊達政宗年譜(1534~1636)
西曆 年號
與伊達政宗有關之事
日本及海外之重大事件
一五三四 天文3年
?
五月,織田信長出生。
一五三六 天文5年
四月十四日,伊達植宗制定「塵芥集」。
?
一五三七 天文6年
?
二月,豐臣秀吉出生(一說為天文五年元旦生)。
一五四零 天文9年
?
耶穌會被正式承認。
一五四二 天文11年
?
十二月,德川家康出生。
一五四三 天文12年
?
八月二十五日,葡萄牙商船漂流到日本的種子島,火槍自此傳入日本。
一五四九 天文18年
?
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