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页)
作者對於材料力求竭澤而漁。他對古典著作舊有基礎,但仍做更進一步的搜求,舉凡直接、間接與所撰書有關的材料,年代記、法典、地理書籍以及錢幣、銘刻等等,都在收集之列。他曾以兩年的時間 (1771‐1772)專事這一工作,然而功夫並不止此,在他首卷問世後,又有一些古典著作被發現,人們在迤後的幾卷中,可以看到採用的痕跡。
這部巨著原來是按六卷分三次出版的 (現行本往往為七卷或八卷)。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內容寫到4世紀初。第二次於1781年同時出版了第二、三兩卷,內容也只包括兩個多世紀。第三次出版於1788年,同時發行三卷,內容包括迤後九百多年的歷史。但是這三卷所包括的時間並不均衡,第四卷所記亦僅百餘年,詳細程度與前三卷相當,而第五、六兩卷所承擔的則是自頁面希拉克略死後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八百多年。這最後兩卷頭緒繁雜,枝節叢生,在歐洲涉及到法蘭克人及其他蠻族、諾曼人、保加爾人、匈牙利人、俄羅斯人,以及十字軍的歷史;起自亞洲的則有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還有作者深感興趣的伊斯蘭教的傳播,這些在兩卷中都占有相當的份量。但是與前四卷相比,每個問題所占的篇幅無疑是較小的,敘述也較為簡單。作者在第四十八章中對此作了解釋。他認為希拉克略以後的拜占廷帝國,疆土日蹙,政局混亂,朝代的更迭只構成一部衰敗與災難的歷史。如果按照前幾卷的尺度來處理,只能寫得枯燥無味,讀來既無趣味,也乏教益。當然,這段歷史的材料更加龐雜,而作者的年齡與健康也難以支持他實現更加宏偉的設想了。
吉本的著作態度是嚴謹的,在動筆之前考慮了文字風格。他不喜編年史的文字枯燥,也不喜演說詞的詞藻堆砌,採取了介乎二者之間的筆調。開始撰寫時,十分拘謹,第一卷的頭一章,改寫了三遍,第二、三章也寫了兩遍,才勉強滿意。迤後各章進展順利,但寫到第十五、十六章時,又反覆修改了三次,從原來相當於一卷的分量,壓縮成現存的規模。他後來回顧各卷的筆路時,認為第一卷雖竭盡心力但仍感粗糙,寫第二、三卷時業已成熟,筆致流暢而協調。最後三卷雖更成熟,但因嫻熟法文,信筆寫來,夾雜進高盧方言。
六卷的寫成,前後共用了近二十年的時光。全書出齊的時刻正值吉本歲的生辰。他感到欣慰:&ldo;二十個幸福的歲月因我修史的辛勤而富有生氣,這一成就在人世上給我以名譽、地位和聲望,舍此我是無從獲得的。&rdo;他無妻無子,只有少數好友相伴,而摯友戴維爾登又先他而逝。晚年繼續留在洛桑,生活孤寂。1793年夏,吉本回到倫敦。次年年初病死,享年57歲。
我們手中這本是原書的節編本,它將卷帙浩繁的原作刪節成一厚冊,篇幅僅當原書的三分之一。為了保存原書的體系與精華,節編者對於全書不是平均壓縮,而是剪除駢枝,保全主幹,對於精華所在,更是整章整節加以保留,因之對於帝國一千二百餘年興替衰亡的歷史,勾劃出更為清晰的來龍去脈;對於作者就帝國興亡得失作出的分析論斷,悉加保全,不失原旨。
節編本將原書的前三章基本保全下來。這是羅馬帝國從鼎盛走向衰微的開端。書的開始先敘述了圖拉真以次幾個元首的文治武功,然後介紹了2世紀帝國的概況,包括疆域、居民、制度、生產、生活、宗教、文化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於軍制,介紹更詳。書中將這一時期稱作&ldo;黃金時代&rdo;,認為是&ldo;最幸福而興旺&rdo;的時期。然而從2世紀末開始,帝國逐步走向衰落,終至滅亡。
作者試圖從幾個方面探求導致衰亡的原因。
書中指出,近衛軍的暴亂是羅馬帝國衰落的最初信號和原因,繼所謂賢君而出現在羅馬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