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聘。李咏对自己不抱希望,但既来之则安之,走到电视前的他倒是十分放松。他畅所欲言,纵情发挥,并没有将电视前的表现当作是央视招聘他的选择标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奢望”留在央视。
结果总是出人意料,第二天,央视到北京广播学院要人,告诉他央视留下了他,李咏说,他激动得差点晕倒。
给李咏分配的是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北美卫星栏目,也是今天《中国新闻》的前身。在国内的状况是,央视四套的节目,其收视率远低与一、二套的节目,李咏虽然学的是播音专业,但是却很少有机会走到镜头前。虽然那个时候还是个无名小卒,但是李咏却并未感到对他这个学播音的人来说有什么郁闷的,相反,他说,自己做的是播音员的编制,但干着的却是编导的活,虽然收视率不甚理想,但是可以任他自由发挥,不但不郁闷,反而是一件颇为愉快的事情。虽然学的是播音,但他认为自己如果真的继续搞播音,那还真的没有什么大出息,在李咏的感觉中,播音只是念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没有自己的能动性,相比之下,他还是更愿意去做记者或者编导。因此,最初,他在《中国报道》栏目做过一段时期的记者。
但是刚进央视报道时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也促使李咏在播音与记者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当时的西藏电视台要开男女对播,急需男播音员,因此跑到央视借。李咏刚进央视,作为新人嘛,总要接受一些历练,于是“援藏”的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那时李咏很瘦,身高米,体重却只有58公斤,他并不是很乐意现在又去西藏电视台,横生枝节,还幻想自己体检不过关,卸掉这个“艰巨任务”。但是事与愿违,体检完身体之后,医生很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小伙子,你这副身板是最适合在高原生活了。
席不暇暖,李咏就只好收拾行囊离开了央视,来到西藏工作。在西藏的日子虽然不长,却令人难忘:“那时西藏电视台实在太落后了,每天就是冲着镜子念报纸、值班,没劲透了!”半年后,李咏的“援藏”任务完成,回到央视,他惟一的要求便是决不再吃播音这碗饭了,他于是坚决扛起了摄像机,成为央视四套《中国报道》的记者。
七、搭乘“狗屎运”的东风(2)
自己是如何说服台里的领导,得以转型成功的?李咏幽默地回忆道:“播音系毕业的,进了电视台,都惦记着出图像,但1991年大家的眼光还比较传统,我一看自己这长相,心说:‘没戏’,就对我们领导说:‘我想做编导。’我的理由是:‘虽然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架不住我学呀,再一个您省事呀。做专题片,我自己写稿自己编,自己采访加配音,您看行吗?’我们领导非常爽快,这样,专题片我一干就是两年。
在当时,我算是个不错的编导和出镜记者。点子比较多,片子比较活,我动手能力很强,只要是我有兴趣的东西,我就无比地投入,绝不惜力,喝着酽茶,熬在机房里,我就是这样干活的。后来,程前离开《天涯共此时》,他们遍寻不着状态松弛的主持人,看我在下面状态挺松弛的,拉我盯了几期,再后来又到《欢聚一堂》做综艺节目,既参与编导又做主持。这个节目我做了近两年,再后来就进《幸运52》了。”
很幸运,李咏进的是央视四套,与一套相比,四套的节目自由度更大,据说李咏在四套做《中国报道》和《欢聚一堂》的时候,审片后曾收到过这样的评语:“节目片子不错,挺好,不过要是放在一套,我们就毙了它。”
崇尚自由随性的风格,使李咏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在做编导,还是记者,以及后来的主持人,他都不会墨守成规,把节目做得方方正正,不苟言笑。
“我拍的专题片不那么像专题片,因为我不知道规矩,所以我就不循规蹈矩,怎么好看怎么来。四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