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我为将军再引荐一位豪杰(第2/4 页)
见者,莫不乐为之效死。
所以,当车队中那位中年豪强见到孙策亲自策马而来时,激动全身颤抖,大步离开部众数十步,孤身走到孙策马前,为孙策牵住缰绳,拜道说道:“我有眼不识英雄,请将军万勿见怪。”
孙策下马,扶起对方,笑着说道:“不必如此。这番误会,只怪我行军旗帜上没写英雄二字。”
周围所有人都轰然大笑。这位中年豪强也笑着抬头,看向孙策。
这位英雄从下马,脸上就待着笑意,笑言一出,双方此前的芥蒂瞬间烟消云散,完全没有了任何距离感。明明双方连彼此名、字都不清楚,却仿佛亲如同袍。
孙策笑话过后,主动折节说道:“在下孙策,字伯符,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他没有多说官职,因为在淮南这里,孙策二字就是最响亮的招牌。
果然对方听闻这个名字,所有人都肃然起敬,中年豪强说道:“江淮无不闻孙郎英雄之名,今日方知,百闻不如一见!在下刘由,字显远。”
与孙策这个江淮无人不知的名字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就不得不详细介绍自己的出身,说道:“在下是阜陵王之后,世居淮南。”
阜陵王之后!
孙策及身后骑士们瞬间将所有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
大家都久居在寿春,对九江郡望族都有所耳闻。
孙策立即拱手说道:“原来是九江郡望,衣冠子弟。贵族显赫,九江百姓,无不仰慕。”
所谓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是指郡内的有名望、有地位的名门大族。比如汉末最有名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九江郡刘氏跟汝南袁氏孰强孰弱?
这完全没法拿来相提并论,汝南袁氏虽然四时三公,但刘氏却是世代显赫。
因为刘氏是正儿八经的皇族贵胄!
九江郡古称淮南国,淮南王、《淮南子》没有几个诸夏没听过。
当然,那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就算有淮南王后人,经历了两汉交替,在这个时代也跟皇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两汉虽然都叫一个汉,但基本上除了都有一个姓刘的皇帝外。从政治体制,到军事体制,税收体制,经济基础,文化主流,百姓传统,全方面的发生了根本性变更。
比如西汉以自耕农为经济基础,但东汉却以豪强庄园经济为国家根本。
西汉以丞相治国,东汉则以三公和尚书台治国。
西汉主张公羊大复仇理论,东汉则主张谶纬为归,也就是靠谶语为施政纲领,毕竟光武帝刘秀就是靠着符瑞图谶证明他是天命所归,建立了东汉。这也是汉末妖巫大起的原因,甚至董卓迁京,袁术称帝,这么重要的施政内容,最重要的施政指导,都只是一条谶语。
但即便有这么多变化,淮南刘氏依旧是一等的郡望,因为他们可是实打实的东汉刘秀这一支皇族的血脉后代。跟刘备那个中山靖王之后,有着天壤之别。
先不论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就算他坐实了,那也只是皇族旁系。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没有半毛钱关系,就算刘秀活着的时候,他们都称不上皇亲国戚。
而九江刘氏可是实打实的东汉宗室,是淮阳王刘延之后。淮阳王刘延私作图谶(造反禁书),参与造反,汉明帝汉章帝不忍将刘延处死,将他贬为阜陵侯,后来又复位为阜陵王。这是一代代皇族都认可的骨肉手足。
不过淮南这块地方可能是风水不好的原因,封在这里的历代王爵都总是忍不住想造反。从最早的英布,到后来的淮南王刘安,到淮阳王刘延,以及汉末前期最强大的诸侯袁术,都想着靠谶语篡位。
眼下这个刘由也是想着造皇帝的反。
但只有刘由本人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