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 页)
比起他,李質更加小孩心性,這幾年來出去的機會也少,平日說起出宮都是滿心神往。汪直便求得皇帝答應,讓李質跟他一塊去,趁此機會讓李質去散散心。
寄名儀式是周太后親自定的地點,城南宣武門外的憫忠寺。
這會兒還沒建北京城外城,宣武門外就是城外了,不過這一帶民居房舍仍很密集,已經有了將來外城的雛形,並沒想像中郊外荒涼的樣子。對於逛過城內沒逛過城外的汪直和李質來說,反倒更有新鮮感。來路坐在馬車上,他們就一個勁兒擠在車窗上觀覽街景。
寄名過程沒什麼稀奇,到了地方,汪直依著僧人的指示,該拜佛拜佛,該念禱文念禱文,走了一串流程就完事了。
最後僧人挺鄭重地給了他一包袱東西,出門前他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包小孩子的僧衣和鞋襪,樣子都和尋常的僧袍、僧鞋、僧襪一般無二,只是按比例尺寸縮小了,都是兩歲幼童的大小,看著很是可愛。
汪直看著這些小玩意就想:要讓李唐看見這些東西,或許就想叫她兒子也來寄個名了。
他們一行共八個人,其餘那六個都是成年宦官,領頭的還是乾清宮一位權柄較重的老太監陳祖生。名義上是汪直領頭、他們隨行,實則為這趟出行做主的還是陳祖生——皇帝當然不會讓兩個小孩子出了宮還自己做主。
所以寄名完事後看時候還早,汪直就徵求陳祖生的意見,他和李質能否在周圍隨意逛逛。陳祖生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對他的印象很不錯,知道他不是個沒分寸的小孩子,就很痛快答應,告訴他別走太遠,午時飯點回到宣武門跟前來就好。
他們早上天不亮就出了門,這會兒才相當於上午九點多,時間十分寬裕,汪直和李質興奮雀躍地跑去遊逛。一逛才發現,他們有一招大大滴失策了。
剛才和那六個同伴坐車來的,直接到憫忠寺大門裡下車,他們還沒察覺什麼異樣,等單獨走在街上才發現,他們兩個簡直成了熊貓,走到哪兒都被路人目光攢刺——人家都沒見過這么小的宦官逛街呀,尤其其中一個,還穿著大紅蟒袍!世上竟然有這么小的太監,有這么小尺寸的蟒袍!
今天是來辦正事,他們當然都要穿「正裝」,也沒提前想到帶著便裝來換。這麼走在街上,幾乎所有人都扭頭來看他們,有的行人還駐足下來對他們指指點點地議論,甚至連馬車經過時,趕車的車夫都要拉韁繩慢下來,叫車裡的人掀開帘子來看他們。
如此沒一會兒汪直和李質就受不了了,李質拉著他袖子說:「要不咱們還是回去吧?」
汪直肚子裡一頓罵街:這群少見多怪的古代人!娛樂生活忒匱乏了是不是?
就為這浪費掉好容易得來的逛街時光也太冤了,他拉起李質加快腳步:「走,看看有沒有地方買身衣裳換。」
沒走一會兒,就看見一間估衣店,汪直像看見救星一樣,拉著李質飛快鑽進門去。
估衣店裡的衣裳不像現代服裝店那樣靠牆掛著,而是都像經幡一樣錯落地懸掛在房頂上,長長地垂下來,很多長袍子的下擺離地僅二三尺,既遮擋住人的視線,也把屋內本就昏暗的光線擋得所剩無幾,看著有點陰嗖嗖的意味。
李質沒逛過這樣的店,一進來就新鮮地四處摸四處看,汪直只想快點買身衣裳換上,進門就問:「店家,店家在沒?」
一時沒人回應,汪直知道這時的店鋪大堂通常都有後門,店主很可能從後門去到後堂了。掛著的衣裳亂七八糟地擋著路,他一路撥開衣服往深處走,想找到後門去叫人,忽然一雙穿著靴子的腳映入眼帘。
就在二尺遠的前方,與他胸口齊平的高度,一雙腳掛在一席青色長袍下面,懸在半空,搖搖蕩蕩。
汪直一霎臉就白了,渾身毛髮都豎了起來:店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