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城內(第1/3 页)
就在循州刺史府後宅的庭院當中,
周淮安慢條斯理的在小七服侍下,享受著下午的加餐:循州當地大廚專門烹製的梅燒鴨。
就是用當地陳年的梅干和薑片一起,烹煮土生黑羽鴨的特色菜;燒的酥爛的鴨肉,輕輕一戳就連皮滑落在飄著脹大梅子的鴨油湯汁里,吃起來酸甜嫩滑鮮而不膩。
搭配的輔食點心則是當地的茶仔糕,就是用油茶籽軋的油和石蜜、米粉一起蒸成糕子,吃起來別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再沾上酸甜味的鴨湯就更加爽口了。
而在他面前的廊下和廳中,作為助手的廖遠和元靜,也正領著一群奮筆如飛的文書、經辦人員,埋頭在一堆堆的文牘和書案當中,統計著打下循州城前後的各種損益和收穫。
然後時不時的變成一張簡單概略的圖表,而呈到他面前來低聲的宣讀一二。雖然這一切還很簡略和粗糙,但是也代表著某種制度和體系的雛形。
比如王蟠這一路下來不知道用了什麼招募手段,居然麾下最多時候聚集到了六千多人,幾乎等於是出發時的四五倍人手了;只是經過連日的攻戰消耗和後續前來投奔的補充之下,還是慢慢退回到了四千多,而且其中還有一千多號等待處置的輕重傷員。
因此,在如此之多的人吃馬嚼之下,原本帶出來月半份額的糧草也是消耗的飛快;至少在周淮安趕來匯合的前幾天,他們就差不多已經開始實行限制供給的最低配額。如果沒有得到這批及時雨一般的後續補充的話,很可能就因為斷頓而出現士兵逃亡和人員流失。
但是打下來之後收穫也是格外的令人驚喜,因為這些守城的官軍和土團們,已經把周邊地方狠狠的搜颳了一番,而將糧食牲口財貨都集中在了州城當中,足足堆滿了十幾個倉儲地。
再加上城中官宦、富商、大戶的大力捐贈,和對各坊民家的重重攤派;各種沒來得及被放火燒掉的糧食草料、布匹衣被、甲械車馬,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的,隨便粗略計算了下,也是趙家寨所獲的十幾倍、二十幾倍起步。
有了相對充足的資源和人手之後,一些原本存在紙面上或是初見成效的計劃和構想,就可以繼續推行和擴大下去了;比如,在食髓知味的王蟠要求下,原本實驗性的旗語隊需要擴編,從三十五個人擴編到一百二十個,以滿足如今上百個隊的傳令要求。
然後是對現有人馬的再度整編,匯合了周淮安帶來的三千人之後,再次膨脹起來的人數也需要進一步的選拔和甄別,裁汰過剩的老弱病殘和挑選精壯以充實各分營,順便減少不必要的虛耗和靡費;
義軍的體制是師法官軍的產物,但是相互之間依照境況和地盤的好壞,又各自有異同之處;
差不多都是十人一火,各設火長、五副一員管之;每隊三十到五十人之間不定員,設隊正、隊副、旗頭三員管之;三到五隊為一旅,設旅帥、旅副並雜佐五人;兩旅到三旅為一團,官以校尉、副校尉,並一火雜使人等;兩團到五團為一營,有大中小三等,大者官別將,中者校尉,小者為副尉。
而基本上每一級的營、團、旅、隊、火,只定相應人頭的基本衣糧供給,其他的東西就要靠自己去籌給和繳獲了。現在就要重新統一在固定的編制下,已達到更好的令行禁止效果;尤其是籍此擴軍增編的由頭,打散拆開那些鄉黨、親族所形成的小團伙雛形,當然這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情。
用繳獲來的乘馬,擴大馬隊和游哨的規模,擴編騾馬大隊和車輛的編制;就地營造更多的甲械裝備,以達成最少八成左右的武器裝備率,和四成左右的披甲率;其中比較精悍的隊都要換裝繳獲的皮甲或是鑲嵌甲,頭目們要有一身大氅和連身袍子。。。
再者,有了相對充足的食糧之後就要在城門外開場放粥,一方面是收買人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