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页)
民亂很快呈燎原之勢,戰火燃遍了陝西全境!
帝啟用盧象升為陝西總督,撥款白銀三百萬兩,命其全力賑災,彈壓民變,首惡者殺無赦。
九月,陝西大捷,高迎祥、王嘉胤、王自用等暴民首領,皆戰死於亂軍之中。
十二月,金人寇邊關,孫承宗以袁崇煥、滿桂、祖大壽等人為將,拒敵於寧遠城外,此戰由於孫承宗的謹慎和猶豫,錯失挫敵良機。帝聞之,斥責孫承宗,提議在內閣外另設軍機處,遭百官反對而無果。
崇禎二年元月初八,丁皇后誕下皇子,取名朱慈恆,舉國同慶。
同年四月,張獻忠在定邊縣聚集十八寨農民發動民變,自號「八大王」。李自成在米脂縣響應,一時,陝西戰事再起,二者一路裹挾流民,聚眾三萬。
帝大怒,盧象升身為陝西總督,沒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此為其一,奏摺經內閣層層上報,錯失最佳剿滅民亂時機,此為其二,內閣首輔嚴佩韋不知兵事,未能重視,此為其三,帝令嚴佩韋致仕,再提設立軍機處一事,無人敢反對。
第0096章 崇禎大帝(下)
軍機處的設立,最初只是作為內閣的一個分支機構存在,且由朝臣輪流兼任,並無定員,雖然其繞過內閣,直接由皇帝決議軍國大事,引起了朝臣的警惕,但初時只涉及民變及邊關兵事,且確實提高了效率,故沒有引起朝臣們的足夠重視。
但隨著崇禎三年皇太極寇關之戰結束後,朝臣們這才發現,皇帝已將錦衣衛併入軍機處,作為軍機處情報機構,使得軍機處職權大增,不知不覺完成了君權的加強,內閣的作用,已被無限削弱。
得益於這兩年孫承宗穩紮穩打,構建寧錦防線,再加上何邪的先知先覺和火器的大量推廣,崇禎三年這場戰鬥,並沒有被皇太極避開寧遠、錦州突入關內,遼東諸將拒敵於關外,一場持續三個月的大戰,使得清軍傷亡慘重,最終一無所獲,退回瀋陽。
皇太極深以為恥,誓報此仇。
而明軍軍紀渙散,戰鬥力差已是積重難返之事,這一戰,明軍同樣損失慘重,傷亡人數甚至和清軍不相上下。
但這一戰最終還是大明取得了勝利,且獲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陝西彈壓民變正如火如荼,連年饑荒,朝廷缺銀缺糧,即使皇帝一再免除陝西、山東等災區的賦稅,並撥糧賑災,且甘薯也解決了一小部分燃眉之急,但天災人禍,依然無法避免。
在這樣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遼東之戰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已是殊為不易,極為難得了。
其次,經此一戰,清軍實力大損,短期內是無力再次發動戰爭了,孫承宗可以繼續推動他的戰略,穩紮穩打練兵修路,開闢京東屯田。
而值此全球性的小冰河災變時期,清軍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往朝鮮打,往蒙古打,去獲取生存物資。
大明朝沒時間休養生息,也沒那個條件,但趁著這段寶貴的和平時期,可以平定內亂,徹底穩定國內局勢。
最後,經此一戰,軍機處的地位徹底被凸現出來,君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集中,錦衣衛在此一戰表現活躍,把情報網絡鋪到了關外。而且皇帝趁此戰提拔了一些人才,進入了軍機處,如史可法、劉肇基等人。
崇禎三年一月,帝冊封皇子朱慈烆為太子,以戒嚴免升殿,百官聽宣敕於午門,行十二拜禮。
四月,帝不滿陝西焦灼戰局,增兵陝西,於陝北將賊眾合圍,一戰而徹底平定陝西,張獻忠兵敗被殺,李自成不知所蹤。
陝西平定後,皇帝修建水運,調南方錢糧,定北方天災。
自此後五年,大明進入漫長的「崇禎新政」改革時期。
帝改革稅收制度,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