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救命稻草(第1/3 页)
第61章 救命稻草
一路席捲橫掃中原的陝西大漢李自成打進北京,破碎了姚明恭等東宮學官的閣臣美夢。好歹算是有個李四知道些忠義的道理,硬生生把這些人從亂軍之中救了出來,這讓東宮的學官們又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本以為李闖兵敗一片石是天大的喜訊,不成想吳三桂把滿洲人引進京師,這個被證實是千真萬確的消息讓這些來儒生們沒了脊梁骨。
太子還在,可大明朝已經徹徹底底的完了。
大悲大喜之下,這些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老學究們才發現一個實實在在的道理:原來聖人先賢的大義微言在亂世之中一丁點的作用也沒有。
如今得勢的是流寇和胡虜,他們可不需要什麼聖人文章。
夢想沒有了,前途也沒有了……
大明朝亡了,天下亡了。
生性隨和坦然的太子朱慈烺多少還好一點,這些老儒生們卻一個個丟了魂兒一樣,一整天都在恍恍惚惚中度過。
有些人開始後悔,後悔不該一時鬼迷心竅的跟著太子跑打破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山村。聽說那些留在京城的讀書人都受到了滿洲人的禮遇……
產生這個很荒誕的想法就連自己也感到臉紅,好歹是受聖人教誨的,怎麼能和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一樣投靠外族?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時就跟隨崇禎先皇以身殉國,好歹還能留下個文天祥式的身後之名。
如今窩在這個小村子,進不得退不能,路路斷絕讓人看不到一點點的希望,只能眼睜睜的等待著厄運降臨。
長平公主殿下一直在鼓舞著大家,說李四願意在局勢明朗的時候幫助大家。
李四是什麼人?倚仗手中武力就飛揚跋扈的兵痞罷了,他的話也就糊弄糊弄長平公主這樣的女娃娃而已。
試想亂世之中,誰肯把最寶貴的武力交出去?誰還肯為一個已經滅亡的王朝效忠?
「李四渾不念先皇託孤之重,這佞臣若還念著半點先皇的恩遇,也不會成今天的局面……」
「時局明朗?李四的託詞罷了。現如今時局足夠明朗了吧?李四那廝一定是想投靠滿洲人,說不準正打算把咱們作為見面禮送給多爾袞,以謀取利祿功名……」
若不是顧忌有傷先皇識人之明,這些老書生們早把李四罵的更加不堪。
「我看李校典是有忠心的,要不然也不會甘冒奇險把咱們從京中帶出……」在眾多學官「義憤填膺」的大罵聲中,太子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柔柔弱弱,根本就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
直到那份由魏無牙代筆的條陳遞交上來。
魏無牙畫鎮鬼符最拿手,寫字就要差了許多,所撰的條陳文字水平極差,最多也就是能夠讓人看明白而已。至於文采至於選詞用句……還是不要提了,在場的這些人都是寫文的行家,從讀書人堆里千挑萬選出來的東宮學官,論起文章水平比魏無牙要高出十萬八千里都不止。
就是這篇措辭拙劣語句不通、勉強能夠稱為條陳的東西,讓所有都興奮起來,因為他們讀懂了「懇請允組成軍」的意思。
無論置制還是組織,叉子隊本就已經算是軍隊,李四忽然遞上這麼個條陳,意思十分明顯:這支武力是將繼續效忠於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早就陷落,能夠代表大明的也就只有太子了。
成軍,一定要成軍,只要給叉子隊一個名分,太子就是這支武力的最高領導者,哪怕是名義上的也好。
唾手而得一支強軍,那是允的不能再允了。
「李校典血誠之心可鑑日月,我大明危急存亡之秋有此肝膽忠義之臣,國之大幸,民之大幸。」
「我大明治下垂三百載,教化四方垂三百載,至此斷續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