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3 页)
經此一事。他們對林二春的態度比之前要更親近了一成。
&ldo;你肯定是心裡不服氣,林春曉不釀柿子酒,你就非要試一試。想證明自己比她厲害!&rdo;
這種想法來自鄧文靜和鄧文秀姐妹。
姐妹間的競爭和暗地裡比較,她們懂的。
難得的這次,兩姐妹站在統一戰線上,都希望林二春贏,自家的好處另說,主要是可以讓時時壓著她們。瞧不起她們的才女&ldo;林春曉&rdo;吃癟那就好了。
反正這一關是過了,林二春沒有了後顧之憂,她打算自己先悶聲賺錢,等能夠立得住了,一樣可以大展拳腳,到時候她就算是變了,誰又能管得住她!
當然,女戶的事也得抓緊辦。
&ldo;當家的說從書上看了個法子,什麼古人什麼杜康的,我也不懂,他想自己家裡先試試釀柿子酒,這要是釀成了,以後也是咱們村的大事,免得求別人。先說好,這柿子你們可得便宜一些。&rdo;
&ldo;這不是家裡的柿子賣了一些,又不知道能不能成,萬一釀壞了,得多準備一些,多試試說不定就成了呢,他要窮折騰,我一個婦道人家還能怎麼辦,只能隨他去了。要是成了呢,給你們也送一些嘗嘗。&rdo;
張氏說完,路上都炸開了鍋了。
信的,不信的,說鄧家窮折騰的,觀望看熱鬧的,大讚鄧喜忠的各種都有。
不管怎麼樣。柿子的來源問題是不用愁了,家家戶戶都剩下一些,不多,湊起來也不少了。
張氏是個厲害的。而且不管林二春能不能釀出酒來,自家白得個名聲,她沒什麼不願意的。
一張嘴說得讓人聽了心裡舒服,最終談定的價格比想像中的還便宜。賣給張老闆是一文錢一斤。賣給鄧家算兩文錢三斤。
熱熱鬧鬧進了城,大家就分頭行動了,鄧家人約好了,一會男人們賣完了柿子就過來尋,再一起去挑缸子。
張氏帶著三女先去常去的繡坊,賣這段時間繡的帕子,順便也看看別人的花樣,買些繡線繼續繡花補貼家用。
這還惹得眾婦人一陣羨慕。
歷朝歷代江南都是繁華之地。尤其蘇繡一絕,繡娘也不少,不過這種手藝都是師帶徒,師傅少,徒弟也不多,口口相傳。
農家婦人也就是會縫縫補補,會繡花也是了不得的。
張氏的爹是前朝的一個老童生,前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類似於林二春知道的元朝,國號也是&ldo;元&rdo;,是不是歷史上的那個&ldo;元&rdo;林二春就不知道了,她對歷史不通。一心沉迷釀酒。
在元朝南方的漢人地位是最低的,而且為了避免全面漢化,科舉被禁止了大半個世紀,漢人文人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也就是大戶人家讀書,普通人家不會閒著沒事幹再去讀書了,棄學者眾。
直到等到前朝末年,社會形勢十分嚴峻了,才改革重新開科舉考試的,不過在江南依舊取名額有限。
張老頭出身普通,雖然只是個童生,但是在當時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了,所以張老頭能夠娶了一位小戶千金為妻。
張氏也正是從她娘那學了一手繡花手藝。
張老頭跟林二春的外公鄧伯榮是同窗,鄧伯榮也是童生,雖然死得早,卻也攢下了一個山頭當家業。鄧喜忠是跟著張老頭念的書,才有了兩人的姻緣。
賣完了繡品,幾人又看繡坊的花樣,而且鄧文秀臘月就要出嫁了,大部分的嫁妝都早準備好了,可也得再買些小玩意,慢慢添置,鄧文靜也正跟著學繡花。正是好學的時候,張氏帶著這兩女邊看邊討論,還跟掌柜的聊上了,一時是捨不得走了。
林二春可沒興趣看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