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页)
高拱皱了皱眉,垂下眼睑思虑一会儿,问道:“启观,你和李延是同年,你说,这李延骤然间丢了两广总督的乌纱帽,会怎么想?”
“那还会怎么想,一个字,气!”
魏学曾心直口快,说话不看人脸色。高拱被他噎了一下,强笑了笑,问道:“他自己失职,气从何来?”
魏学曾回道:“失职可以罚俸,可以降级,可以另换位置,断不至致仕。何况李延还是元辅的门人,对门人处罚如此严厉,何以羁縻人心?再说替换李延的殷正茂,也不是什么循吏良臣。现在这件事在京城里头已被炒得沸沸扬扬……”魏学曾还欲说下去,突然一眼瞥见高拱脸拉得老长,便打住了话头。
其实,高拱的脸色并不是做给魏学曾看的。他是因为衙役送茶进来,眼见青瓷茶盅而联想到东暖阁中那些绘满春|宫画的瓷器。看到魏学曾不说话了,便问道:“你怎么不说了?”
“我怕元辅不肯听。”
“这是哪里话,”高拱当即收回心思正襟危坐,专注地看着魏学曾说,“你说下去。”
魏学曾因为“断”了这一下,冲动的情绪受到遏制,顿失了长篇宏论的兴头,愣了一下,只说了一句:“依下官之见,元辅以殷正茂取代李延,走的是一步险棋。”
高拱哈哈一笑说:“你干脆说是一步臭棋得了,我还不知晓你魏大炮,心里头就这么想的。”魏学曾不置可否,佯笑了笑。高拱眼中贼亮的光芒一闪,接着说道:“外头舆情恐怕还不止这么多,三公九卿里头,谁都知道张居正已经三次推荐殷正茂,是我坚持不用。公平地说,此人在江西巡抚任上,捕盗安民,催收赋税,功劳苦劳都有。江西税银累年积欠总额排在全国第三位,殷正茂去南昌开府建衙不过两年,这积欠的排位已往后退了十七位,绩效最为显著。但是,此人性贪,去江西两年,弹劾他的折子就有十二份之多。这里面固然有地方官员不满殷正茂的苛政,挟私愤告刁状的成分,但所列举殷正茂贪墨之劣迹,据我判断,也并非尽是捕风捉影之事,这是我坚持不用的理由。这一点,记得以前我不止一次与你谈过。”
魏学曾点点头,正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层,因此更不明白高拱为何突然间改变了态度。皇上任命殷正茂为两广总督的旨意到部,魏学曾遵旨作速办理委札及关防文书时,便觉得事变突然,不由得犯嘀咕。当他听到大内太监传出话来说皇上曾骂高拱“朕看你也不是忠臣时”,还以为高拱失宠,拔擢殷正茂是张居正的主意。后来一看又不像,高拱仍稳坐首辅之位,心里头这一块疙瘩老是解不开。现在正好当面问一个清楚,解开这个谜,于是说道:“对李延和殷正茂这两个人,元辅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这正是大家迷惑不解处。”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启观,这个道理你总该明白。”见魏学曾兀自愣怔,一脸不解之色,高拱接着解释说,“那天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事情有了两个变数,一是皇上突然犯病,二是李延又有城池失守的八百里邸报送到。皇上十八岁时封了裕王,我就是他的老师,君臣间的情分,自不是一般人能够窥测揣度得到的。但皇上那天在皇极门金台一怒,居然也骂了老夫一句‘不是忠臣’的话,这就叫天意难测。后来太医在东暖阁陈述皇上病情,吞吞吐吐,老夫心里头就升起不祥之兆。万一皇上春秋不豫,鼎祚有变,就会有人趁混水摸鱼,来抢这首辅之位了……”
“你是说张居正?”魏学曾插话问道。
“不是他还能有谁?”高拱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干一盅茶水,伸手抹去嘴角的余滴,又滔滔而言道,“嘉靖三十七年,我任国子监祭酒时,张居正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国子监司业,当我的助手,开始与我共事。当时的首辅是严嵩,我俩都对他极为不满,也都怀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宰辅之志,很快我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