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2 页)
恰好原來這是家包子鋪,蒸籠之類的雖然不適用,但灶台和面案等等都極為方便做豆腐,因此省去了改造的時間,打掃乾淨之後拿來即用。
但第一天開店文靖安也不敢多做,只打算做五框,也沒想著全部賣出去,第一天開店,半賣半送搞點活動,細水長流。
只做五框豆腐花不了多長時間,到了中午豆腐便壓出來了,稍作切割加工可以直接擺到店面上出售了。
整個過程文靖安做了個大概的估算,1斤黃豆能出4斤多的豆腐,1斤黃豆的價格是8文錢,他們家的豆腐初始定價和鎮上那家豆腐店的一樣,都是6文錢1斤,那麼平均算下來,1斤豆腐的利潤在4文錢上下浮動。
這顯然已經是一個很可觀的利潤了。
如果一天只賣30斤豆腐,那麼一天下來就是120文錢,一個月按30天算就是3600文錢,合計三兩六銀子,除去交給蘇長青的二兩銀子租金還有一兩多的盈餘,一年下來就是十多兩,這對他們家來說無疑是翻天覆地的增收。
因為前兩年,即便是在煉鹽之後有了牛和織布機的情況下,陳三娘和文三貴也才攢下七八兩銀子,如今一年便能攢下十多兩,兩相對比下來,可不就是翻天覆地麼?
這個收入對在鄉下種田的農戶來說,基本是不敢想像的。
實際上這還是保守估計,蓮花鎮是雲州、蒙州和平州三個大州的交匯之地,鎮上那家豆腐店每天賣出去的豆腐基本在100斤左右,不光是鎮上的居民和周圍村子裡的人家,食肆、私塾、來往商隊等等都是他家的顧客,就連青蓮書院有時候也買他們家的豆腐,文靖安沒在書院吃到過,那是因為他來書院還不到一個月。
因此他們家的豆腐推廣出去之後,一天50斤銷量是打底的,等過一段時間人們拿兩家豆腐做了對比,明眼人自然知道優劣,到了有口皆碑的時候,那時候日銷量便不止50斤,且再賣貴些都有人要,賺的錢就更難以想像了。
當然了,錢途雖然可貴,流程性工作還是得按部就班完成。
第一個要先討論豆腐店的名字,每個人都躍躍欲試積極發言。
安安第一個舉手說:「快來買豆腐店!」
被陳三娘一票否決了。
陳崇章道:「好吃豆腐店?」
眾人覺得不是很妥當。
林寧宴道:「君子豆腐。」
文靖安:「太文縐縐,不符合親民路線。」
他說完所有人都盯著他看,一副「你來說一個」的表情。
文靖安:「……」
這種時候就要抖一個機靈了,文靖安想了想,根據自己前世的愛好進行改編,說道:「那就叫『豆地主』吧。」
眾人想了想,都覺得有意思,地主在這個時代是個褒義詞,很多平民老百姓的終身願望就是當地主,像現代人想當老闆一樣,有著積極的寓意,表示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樸素情感;另外豆地主通俗易懂、吉祥喜慶,本身也包含著文靖安一家希望通過辛勤勞作晉升為地主的美好願望,因此這個名字全票通過。
那麼接下來就是蘇長青幫忙做「豆地主」匾額以及畫推廣廣告牌,看他那家書肆就知道他是老廣告人了,這件事交給他簡直是量身定做。
文靖安等人也不閒著,把豆腐從後廚作坊里搬出來,搬到檯面上,陳三娘當老闆娘親自坐鎮看店,豆腐西施入木三分。
文三貴則把豆腐切成拇指頭大小的許多小方塊,每一塊插上牙籤供人方便取用試吃,一共分了四盤,文靖安、林寧宴、陳崇章和安安各自捧一盤往鎮上四個方向走。
路上看到誰便請誰品嘗,且告訴他們鎮上新開了家豆地主豆腐店。
安安推廣的說辭是:「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