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我非相,乃摄也(第1/3 页)
【还有点时间,我给老祖宗们说说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故事。
嘉靖四年,在风景如画的湖广江陵,一位名叫张居正的婴儿呱呱坠地。
自幼聪颖过人的他,在家族书香氛围的熏陶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十二岁那年,张居正一举考中秀才,被誉为“江陵神童”,成为当地佳话。】
朱棣敛去怒容,坐回稍显狼狈的龙椅上,‘秦姑娘真贴心。’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步入仕途,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初入仕途的他,并未急于崭露头角,而是选择沉潜于书卷之中,广泛结交朝中贤能之士,如徐阶、高拱等。
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丰富的学识,更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张居正逐渐崭露头角,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赢得了同僚们的尊敬。
嘉靖末年,严嵩专权,朝政腐败,国家危在旦夕。
张居正虽身处低位,却时刻关注时局。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驾崩,裕王朱载垕继位,即隆庆皇帝。
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动,张居正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折。
隆庆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内阁,参与机务。
这一时期,张居正与高拱等重臣并肩作战,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治理与改革。
隆庆六年,隆庆皇帝英年早逝,十岁的太子朱翊钧继位,即万历皇帝。
由于皇帝年幼,张居正与高拱等顾命大臣共同辅政。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张居正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改革决心,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内阁首辅,独掌大权。】
越听越不是滋味,朱棣怎么感觉这妥妥一个权臣的模样。
【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他留下了诸多振聋发聩的名言,“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
他深知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他宁愿承受一切指责与压力,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
还有那句传之千古的名言:“吾非相,乃摄也。”
在他看来,自己不仅是内阁首辅,更是国家的舵手,肩负着引领大明王朝走向中兴的重任。】
洪武年间,朱元璋眼睛瞪大,‘好嘛!自己废除宰相,他大明竟然出了个摄政首辅。’不过他也没有过分生气,皇帝年幼,国事何为?只求这首辅不要像前朝宰相一般祸害大明就好。
【面对大明王朝积重难返的局势,张居正毅然决然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张居正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对大明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深知“治国之要,在于治吏”。
他推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员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淘汰了一批庸官懒吏,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时间我查找下考成法和现代管理学资料,各位老祖宗们可以斟酌考虑。
他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通过开设经筵、编纂《帝鉴图说》等方式,培养皇帝的治国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吏治、吏治’,许多帝王仔细咀嚼这两个字,当然嬴政不在此列,他大秦还没到那时候。
但明清等靠近后世王朝的帝王却深知其中难度,多少王朝都是在吏治的败坏中慢慢走向毁灭。
【针对当时赋役制度混乱、百姓负担沉重的现状,张居正力排众议,推行了“一条鞭法”。
此法将各种赋税和徭役合并为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