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为什么不抢书生(第1/2 页)
西安事毕,李承平第一时间就是往家走。
原本计划的是去师父那里一趟,但不赶巧,他老人家赴京会友,留信一封。
只见信纸上写着:“你小子若是中了,就尽快赴京赶考,甭耽搁功夫,咱们陕西会馆见。”
这信还是这么的,呃,一言难尽啊!
晓得师父去处,李承平也就放下心来,闲来无事就与柳安谈起进京路线。
“咱们去京城会不会有绿林土匪劫道,英雄救美的戏码?”
李承平还没怎么出过远门,西安地界有各府卫,统算下来足足五六万军队戍守,防备支援西北边患。
路上商队、行人都规规矩矩的,没人敢动歪心思,而且地处西安城边,李承平还真没见过什么恶性事件发生。
陕西其余地界,李承平不甚清楚治安如何,单论西安脚下可以说是太平无事。
柳安无语极了,“你可听说过有举子进京赴考被劫的?”
“没有。”
一拍手心,柳安坐定抵消船的摇晃感,“那不就结了,那些个土匪不敢劫道,再说了,放着商队不劫,抢咱们这么些个穷书生算怎么回事。”
“此话怎讲?”李承平一脸好奇。
越是这个模样,柳安就越想调笑一番。
摆出一副看乡巴佬的样子,柳安拿着话吊着李承平的兴趣。
见柳安迟迟不答话,李承平没好气的揪了一把他胳膊上的软肉。
柳安吃痛,撅着嘴摆出硬刚到底的样子,把头扭过去看向河面。
真是服了这个老六,最会吊人胃口,李承平一屁股坐在甲板上,服软道:“等回村了,让我奶给你蒸大肉包子。”
说到包子,柳安才回过头来笑着应声。
人家馋的不是一口肉包子,而是你小子的态度。
回到正题,柳安才将原因娓娓道来。
人家那些个土匪不是不想劫书生的钱财,而是其中巨大的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
读书人游学最起码要等考中秀才,并且人家基本上也不乱走,只去熟悉的附近几个县城,再远些就去邻府逛逛。
出一省之地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再说回劫掠书生的风险,原因无他,便是出在路引和通关文书上。
本朝太祖颁布令旨,“黄册之式于天下,令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
意思很简单,太祖鉴于前朝天下大乱的局面,想要通过监造黄册,来约束百姓。
约束百姓的目的是为了将他们束缚在土地之上,防止他们流窜找不到人,要知道古代是农耕社会,脱离了土地,社会秩序是会崩坏的。
所以就有此条例,约束方法就是将百姓分作若干类,大类为民、匠、军、乐四种。
将不同职业分门别类,各归各处,来使百姓“民安于籍”,使无业浪荡之人几绝于世。
“你能不能说重点,啰里吧嗦的,给我都整困了。”
李承平指了指正在打哈欠的牛蛋,坐直身体伸了伸懒腰。
柳安给了他一记白眼,“讲故事,你总得知道始末吧!单拎出来不是怕你听不全乎。”
见柳安生气,李承平深鞠一躬,做出一副知错的表情。
撇撇嘴,柳安继续说道起来。
大乾朝不是乱世,而是一个开国数十年,目前来看极其稳定且正处于上升期的盛世王朝。
境内诸省之间限制百姓、商贾、权贵行走的条例众多,考中秀才后,其中一个福利便是可以凭借手中的秀才文书代替路引随意行走在大乾境内。
但这个文书不是没有限制的,出于调查或是为了保障这些士子的安全考虑。
每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