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 第113章 漕运问题和储粮体系

第113章 漕运问题和储粮体系(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崩铁:格拉默令使穿越虫族,情感主播登顶虫王路四合院:开局绑定最强加点系统我是正德帝我,十世好人,是个反派雪豹:靠着抢劫打造最强精锐团锦绣大明火影:博人回到疾风传唐哀帝,中兴大唐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垂钓黑影面具,我成了暗黑之主精灵之我是坂木老大穿书后,姐妹把我娘亲拐跑了四合院之何雨柱强势归来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红袖山河志离谱!你萌系灵植比龙系还猛?调查我孙连城,你侯亮平够格吗?明朝那些事儿

紫微宫,含元殿。

殷无咎开始审阅宰相们送来的重要文书,今年漕运输送粮食高达一千五百万石,最大程度保证东京洛阳上百万人不会挨饿。

洛阳城内有两大粮仓,分别为含嘉仓和回洛仓。

含嘉仓乃是一座仓城,东西长约六百米,南北宽约七百米,共有粮窖四百多个,大窖能够储粮数万石,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最多可以储存上千万石粮食。

回洛仓也是一座仓城,东西长约上千米,南北宽约三百五十米,共有粮窖七百多个,大窖能够储粮数万石,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最多可以储存上千万石粮食。

只要含嘉仓和回洛仓储满粮食,便能保证所有洛阳百姓连续两年不会挨饿。

殷无咎选择定都洛阳属于明智之举,关中地区虽然号称沃野千里,但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在实际上已经不能自给自足,尤其粮食产出显得严重不足,每当遇上水旱天灾那就更加吃紧。

以往大唐朝廷每年都要通过漕运输粮才能供养长安,开元年间李隆基苦于缺粮问题,他经常率领群臣移驾洛阳就食,世人称为“逐粮天子”。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关中地区人口较为稀少,每年漕运数十万石粮食那就足以供养长安。

直到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官僚机构进一步扩大,军政所需的物资日益增多,随着长安人口不断剧增,粮食供应愈发困难,仅靠漕运数十万石粮食已经严重不足。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他也是经常率领群臣移驾洛阳就食,其中还有因沿途粮食准备不充分,最终闹出侍从饿死的荒唐丑闻。

女皇武则天篡唐自立以后,她选择直接迁都洛阳,因此免于频繁奔波。

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称帝,他决定重新迁都长安,彼时关中地区爆发饥荒,群臣请求皇帝陛下移驾洛阳进行就食。

结果唐中宗李显认为移驾就食有失帝王威严,反而怒斥群臣道:“岂有逐粮天子邪?”

既然大唐皇帝不肯移驾洛阳,那么只能苦一苦长安百姓,饥荒就让百姓来买单。

从这里就能看出关中长安经常出现粮食危机,只有交通越便捷的地理环境,越能游刃有余处理这类风险,而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只有水运才是唯一可靠的选择。

直至李隆基登基为帝之后,他在开元二十一年委任裴耀卿改善漕运。

以往漕运的损耗率实在太大,仅仅想要成功运送一百万粮食到长安,至少需要在关东地区征收五百万石粮食,这显然会给关东百姓造成极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裴耀卿只能想方设法降低漕运的损耗率,他很快开始漕运改革。

这轮漕运改革的思路很是清晰,即是避开陕郡的三门峡险滩。

鉴于整个陕郡只有太原仓存在码头,于是裴耀卿派人在汴河和黄河的交汇处设立河阴仓和柏崖仓,在陕郡之北的三门峡开凿山路,分段递运避开三门峡险滩。

以前粮船在漕运过程中,大约有六成粮船都是在三门峡险滩沉没,避开这里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的损耗率。

随着裴耀卿改善漕运之后,江淮漕运的粮食输送果然大大提升,每年粮食运输量从一百万石上升到两百万石,从此李隆基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他也不用继续移驾洛阳进行就食。

虽然裴耀卿成功改善漕运,但是全程采取分段递运,运输成本实在太大,就连李隆基也觉得不可长久维持,他在天宝元年继续委任大臣改革漕运。

陕郡太守李齐物在峭壁上开凿山路,这样纤夫便能拉着粮船通过三门峡险滩,而不用在附近寻找地方下船卸货。

紧接着,水陆转运使韦坚还在关中地区改善漕渠,引渭水东流,以通漕运

目录
综漫:手握穿界门,降临异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