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继续跳跳鱼的讨论(第1/4 页)
嘚啵完今天的课,曹世成率先离开。
其余的人也站起身准备离开,唯有白朋还坐在那里沉思。
“怎么了老三,想什么呢?”
陈杰豪用手在白朋眼前晃了晃。
“哦,没什么,就是听完刚才的讲解,我好像有了点儿心得。”
“咋滴啦?顿悟了?”陈杰豪一听就取笑白朋。
“真的,我好像知道这门课我可以做个什么样的设计了!”白朋看着陈杰豪无比认真的说道。
看到老三这么认真的表情,其他的人也是收起了玩闹的心思。
“如果你真的有了方向,那咱们就一起努力。如何,我们所有人的课题都一起努力!”
看着陈杰豪认真的表情,白朋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的设计方案我还得好好考虑一下,后续还得和曹老师陈老师沟通一下。”
课上完了,又该继续讨论之前弹涂鱼的事情了。
“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说到怎么钓这玩意儿,就被饱汉子骂来上课了!”
“啊对!还说这个到底怎么钓?谁会?谁钓过?”
面对这个问题,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没有头绪,还是得上网查查。
弹涂鱼的生活地方主要是底质为淤泥、泥沙的高潮区或半咸水的河口滩涂地区,但是用传统的钓法极少有人钓上过来这种鱼。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千米,一半是岩滩、还有一半是宽阔泥泞人难行车难进的泥滩。涨潮时无声无息一漫就是几千米;落潮时一会儿大海变成滩涂。
鲁迅先生称弹涂鱼为泥涂上跳动的鱼,他在《故乡》中记了一段闰土的话:“我们沙地里,潮流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弹涂鱼,拉丁文是periophthalmus modestus,属于鲈形目弹涂鱼科大弹涂鱼属。
有人把它写成“弹鱯”“弹鰗”或“鲐鲋”,永嘉、乐清、瑞安一带温州方言称其为“阑胡”“栏胡”“弹鰗”,坎门闽南话叫“花鮡”。
这些其实都是方言拟音、赋形的借用字,浙江那边是把“涂”读作“hu”的音。
而更广泛、通俗的称呼,是“跳跳鱼”。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弹涂如小鳅,头有斑如星,潮退跳入涂中。”
明代冯时可《雨航杂录》称:“阑胡如小鳅而短,大者如人指,长三五寸,头有班点如星。潮退,数千百跳踯涂坭中,土人施小钩取之。一名弹涂。”
还有一首写弹涂鱼的诗:“辱在泥涂自古今,再三弹处乐幽沉;想因生爱泠泠曲,流水声中学鼓琴。”也是写得很形象的。
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七》:“栏胡,形如小鳅,头有斑点如星,潮退跳涂中,一名弹涂,以跳踯涂上,故名。”
嘉靖《太平县志》:“跳鱼,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色黑味丰,曰弹涂。”
清雍正《特开玉环志》:“弹涂,常在泥涂中跳跃,故又名跳鱼,味甚鲜美。”道光《乐清县志》:“跳鱼,生海涂,色黑。土人呼曰弹涂。”
说的都是一回事。
而福建人则称其为“土猴”。
明代宁波人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引《海物异名记》:“登物捷若猴然,故名猴泥。”
“哈哈,别说,这东西跟泥的确离不开,你们来看这个!”张莹把一条视频发到群内。
视频中,一条弹涂鱼钻出洞穴,吐出嘴里的泥沙,洞口都是一坨坨吐出来的泥沙。
搞笑的配音从视频中传了出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醉酒的鱼儿刚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