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页)
其实,赵恒这个人还算不上昏君,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懦弱。其他方面,有赵氏子孙中除了赵匡义和赵构以外,所有赵宋皇帝共有的仁善。
也不算糊涂,智力至少也是中上之资。他在位的前七年,任用李沆为相,孜孜求治,创造了咸平之治。
得益于宋太祖和宋太宗创下的**集权制度,他这个皇帝权力还是很大的,他决定的事就怎么也无法更改。
后世都以为他亲临前线是在寇准的胁迫之下才来的。但段宇钟穿越过来,才知道不是。
若非赵恒真的同意,寇准不可能胁迫他来的,就像宋徽宗和赵构一样,一心逃跑,谁也拦不住。
就连永历这样的末代皇帝,他一心逃跑的时候,也是谁也拦不住。
而后来,赵恒决意议和,寇准也无可奈何。
后来,他搞天书封禅的闹剧,群臣仍然拦不住。
更何况,他现在在传国玺龙气的滋养下,阳刚气十足,霸气侧漏,说出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群臣莫敢不从。
于是,大宋的战略就这样敲定了。之后,在大宋皇帝坐镇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的局势下,宋军不畏冬日严寒,坚持一边休整,一边北伐。
而在大后方,有王旦这样的能臣镇守开封,形势一片打好后,毕士安这个原本装病的宰相也出来主持政务,所以后方无忧。
而在段宇钟和传国玺法宝的影响下,赵恒突然变得英明神武起来,他重用杨延昭、杨嗣、高琼、李继隆、张环、周文质等在这次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将士。
还亲自接见河北义军首领,将几十万义军和上百万百姓组织起来。
因为在大宋境内,可以全民皆兵,进行非常规战争,但到了辽国境内,就要组织正规军作战了。
燕云地区的汉人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大多已经融入了契丹政权。
有段宇钟提醒的赵恒君臣自然不会天真地认为燕云汉人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此外,很有才能的丁谓被任命为转运使,人称“计相”,负责为大宋理财。
第84章 北伐成功,收复幽州
丁谓这个人虽然后来变成了奸臣,但现在还是个很有抱负,满腔热血的杰出年轻官员,还是寇准的学生。
丁谓最出名的是他后来修皇宫时“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记载。
大意是“大中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谓奉命修缮被烧毁的宫室;但是取土很远是个困难。
丁谓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没过几日;大街就成了深沟。丁谓命令工匠将汴河河水引进沟中;再用很多竹排和船将修缮宫室要用的材料顺着沟中的水运进宫中。
宫殿修完后;再将被烧毁的器材和多出来建筑材料填进挖出来得深沟里;重新将街道填出来了。这一举做了三件事;节省下来的钱超过了亿万。”
可见丁谓在900多年前,就懂得了系统工程的道理,后来宋真宗搞烧钱的天书封禅活动,也是他负责理财。
如今让他为北伐理财,也是用在了正途上。就连王钦若等人,也被赵恒安排到后方,负责处理政事和后勤。
历史上,自宋朝以后,儒教大兴,其结果是儒生文臣只会读书,六艺大部分不会。
反而自以为掌握了宇宙真理,党同伐异,但又斗不过那些能够办实事的人。
所以,像王钦若、丁谓这样的有才干的人,就被斥为奸臣,最后,在政治斗争中,这些不肯吃亏的聪明人也真的变成了奸臣。
这些人大多是皇帝贤明,则是忠臣能臣;皇帝昏暗,就变成了奸臣。
所以英明的皇帝,使用这些人,比使用所谓的正人君子,更能治理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