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2 页)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那些私人酒坊是沒有任何現代設備的,所有的釀酒工藝技術全憑釀酒師用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品以及手腳感覺來把握的,那些古老而科學的工藝精髓沒有文字記載,書本上絕對找不到,全都是刻在釀酒大師的腦海裡面。任何一座酒坊,如果離開了技藝精湛的酒師,酒坊就無法生存。這些釀酒大師才是瓊漿玉液的真正締造者!是創世的精英!但在歷史的相關記載中,卻只有東家,而不見這些創造精品的&ldo;打工者&rdo;。
嗚呼!太可悲了!
感嘆之餘,筆者便下決心發掘發掘這些深埋在歷史塵埃中的國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探詢,知道了在茅台酒廠成立之前,茅台三家酒廠的釀酒師一共有六位,他們分別是:張支雲、鄭銀安、鄭永福、鄭興科、鄭永維、鄭義興。時光如水,日月如梭,逝者如斯夫!六位宗師有五位帶著他們的絕技已經相繼離開了人間,僅剩張支雲老先生一個人還健在!這可是茅台酒文化目前唯一的一塊活化石!
為親睹這方神聖的真面目,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筆者在朋友的導引下,恭而敬之、誠惶誠恐地磕開了老先生的大門,拜訪這位醬香泰斗、茅台酒文化的活化石。
門開之後,迎面而來的是一位高挑個子、笑容可掬的矍鑠老人,不用問,這肯定就是我要找的那塊活化石。但眨眼一看,感覺卻很普通,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握手之後,亦感沒有什特殊,很普通的一雙手;一番客套,言談舉止亦很平常,繼而深談,更覺得一般:這位醬香泰斗、可謂世界級的頂尖人物,竟然是一位來自深山農村、沒有進過一天學堂,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 !
平凡而偉大之人,必有其神秘奧妙之處!於是乎,愛鑽牛角的筆者決定在這裡停留一段,下決心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經過二十多天的探研,張老先生的人生軌跡便粗略地烙印在筆者的腦海里,他那平凡而又偉大的傳奇人生震撼著筆者的心靈。&ldo;浮想聯翩,夜不能寐&rdo;。&ldo;欣然命筆&rdo;,寫下了這部人物小傳‐‐《醬香宗師‐‐茅台酒文化活化石張支雲》,幾經審閱核對,將其奉獻給廣大讀者以共享。
在採訪、整理過程中,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副會長裘利興先生、河南鄭州市二七區的領導李洪濤先生、仁懷市白酒行業協會副會長鄔家高先生、茅台鎮副鎮長楊順雍先生、貴州省駐河南鄭州白酒行業商界代表李宗國先生、茅台酒廠酒師肖澤華先生、珍酒廠生產廠長楊玉琴女士、原珍酒廠一車間班長胡志權先生以及張支培、張富賢、張富濤、張富明、張富強、張富祥、肖華先生;陳崇楠、王學連、鄔遠群、張華、張貴英、張貴芳、張貴元女士等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謝!
由於筆者才疏學淺,水平不高,特別是對釀酒方面的知識非常淺薄,對張支雲老先生的一生了解也不透徹,本應是一部好書但卻沒能寫好。紕漏和不妥之處肯定不少,誠望讀者批評指正,
☆、苦難的童年
苦難的童年
1928年農曆8月21日,在貴州崇山峻岭間的仁懷縣二合鎮高潮村一戶張姓人的家裡,降生了一個幼小的生命。這便是本書的主人公‐‐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絕對權威、茅台酒6位酒師中唯一健在的祖師爺、茅台酒文化的活化石、原茅台酒廠高級酒師、原珍酒廠高級酒師、生產廠長張支雲。
張氏家族本是望門貴族,據張家族譜記載,張氏家族是軒轅黃帝的後裔。有熊氏黃帝公孫軒轅第五子名揮,善造弓矢,戰敗蚩尤,被賜姓張。取其弓長,張大之意。受封清河,分冀州之域。至南宋,張家後人狀元張以誠遷居江南淮安府。其長子張鳳守祖,二